陳佳豪
深秋,一株小白楊嫌自己的衣裳舊了,吵鬧著要秋風給它脫掉。秋風告訴它,只有承受了瑞雪的洗禮,春姑娘才肯賜予它一身新裝。這則寓言說明:寶劍鋒從磨礪出,自古好事總多磨。人們追求成功,就要像小白楊需要新裝一樣,必須承受寒冬的冰雪,方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家喻戶曉的《西游記》里孫悟空,正是“好事多磨”的代表。孫悟空如果沒有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禁閉,就不會聽從觀世音菩薩的訓教。正是因為觀世音的指點,孫悟空才陪伴唐僧去西天取經,方能修成正果。孫悟空本來幾個跟斗就可以到達西天,但是必須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立地成佛。好事多磨,沒有這些磨難,孫悟空就只能是一只有靈性的石猴,而不會成佛。這就是所謂的“玉不琢,不成器”。
好事多磨固然痛苦。因此,承受住痛苦是成就“好事”的前提。著名勵志英雄張海迪由于高位截癱,腋部以下的軀體基本喪失功能,只能靠輪椅支撐行走。面對這樣的磨難,張海迪沒有被打垮,她化磨礪為鍛煉,把這種大難變成前進的動力,自學寫作、唱歌、針灸、外語。誠如她言:“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誕生的。”張海迪出版了許多著作,用醫術拯救了很多病人,同時當上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她獲得了2015年5月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授予的人文藝術及文學榮譽博士學位。張海迪最終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位高位截癱的博士研究生,這不正是“好事多磨”的一個美麗注腳嗎?
當然,有時候你認為是好事的,別人卻不一定認為是好事,所以我們應該有“多磨”的心理準備,堅持下去,自然會成功。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聞名的宋代宰相趙普,曾經上奏推薦齊賢出任某官職。趙普本以為這是件好事,沒想到宋太祖不喜歡此人,沒有批準。趙普第二天又將齊賢推薦給宋太祖,宋太祖還是拒絕了。一般的人到了這個地步就退縮了,但趙普認為好事多磨,況且此人確實是人才,于是第三天又上報此人給太祖。這下把太祖惹怒了,直接把趙普的奏章撕了個稀巴爛,扔在地上。趙普還是不動聲色,跪著撿起撕碎的奏章,回家拼湊好,過了些日子,又拿去上奏給太祖,太祖這才醒悟過來,任用了齊賢。趙普的執著,為多磨的好事奠定了基礎。
自古好事就多磨,面對磨難莫難過。如果能夠跨過這道坎,自然會柳暗花明,心想事成。
【點評】該文之所以被評為一類文,是因為有如下亮點值得肯定:一是主題鮮明,論證有力。作者從材料出發,開門見山,點出論題“好事多磨”,接著從“孫悟空取經”“張海迪求學”“趙普薦賢”三個角度予以剖析論證。二是用語新穎,精煉質樸。文章標題就非常凝練,作者把寓言故事中的“承受”一詞演繹成名言警句,文中以及結尾的語言也十分精煉質樸,流暢感人。三是結構清晰,過渡自然。全文具有明顯的“龍頭”“鳳尾”“豬肚子”結構模式,條理清晰,結尾呼應開頭,再次升華中心,顯得有條不紊。
(點評: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