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維
摘 要:葡萄是果品生產中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天津市北辰區的主要果品栽植品種。近年來,北辰區農技推廣部門做了大量的引進、篩選、示范和推廣等工作。本研究就北辰區設施葡萄的生產現狀、三新引進、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等方面做出了一綜述。
關鍵詞:設施葡萄;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04.030
Abstract: Grape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in fruit production, it is the main fruit planting varieties of Beichen district as well. In recent years,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Beichen district has done lots of works in introduction, selection,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 This paper reviewed in terms of grapes production status, the introduction of three new,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in Beichen district.
Key words: grape protected cultivation;industry;development
設施栽培是指在不適宜栽培品種生長發育的季節或地區,利用溫室、塑料大棚和避雨棚等保護設施,改善或控制設施內的環境因子(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等),為栽培品種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進而達到生產目標的人工調節栽培模式[1]。設施葡萄栽培,既可以當年栽樹當年豐收,也可以一年栽樹多年受益[2]。前者成功率和經濟效益更高些,后者要控制好掛果量,否則容易形成大小年。
1 北辰區設施葡萄生產現狀
北辰區區位優勢和地理優勢明顯,地處天津市城郊結合部,交通便利,資訊發達,葡萄供應京津及周邊地區。葡萄種植是北辰果品生產乃至農業生產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也是主要的富民產業。北辰區年均日照2 730 h、太陽輻射每平方厘米129.5 kCal,年平均氣溫11.8 ℃,年降水量584.9 mm,無霜期216 d。
1.1 設施葡萄栽培類型以促早栽培為主
我國設施葡萄栽培類型主要有促早栽培、延遲栽培和避雨栽培。
促早栽培是指利用塑料薄膜等透明覆蓋材料的增溫保溫效果,輔以溫濕度控制,創造葡萄生長發育的適宜條件,使其比露地栽培提早萌芽、生長、發育,提早漿果成熟,實現淡季供應,提高葡萄栽培效益的一種栽培方式[1]。延遲栽培目的是延后葡萄漿果成熟期,實現葡萄果品錯季供應,提高葡萄經濟效益的一種手段。避雨栽培則是一種特殊栽培形式,通過避雨棚(將塑料薄膜覆蓋在樹冠頂部的一種簡易設施)減少雨水過多造成的一系列栽培問題,是介于露地栽培和溫室栽培之間的一種栽培方式,以提高品質、擴大栽培區域、擴大品種適應性為主要目的。北辰區設施葡萄栽培類型以促早栽培為主。
1.2 設施葡萄栽培品種以鮮食為主
目前,北辰區設施葡萄栽培品種主要是巨峰、玫瑰香、無核白雞心。主栽品種全部為鮮食品種,產品幾乎全部在本地市場銷售。市場上銷售的品種以巨峰、玫瑰香為主,近年來雖不斷有新品種上市,但消費者廣泛接受的主要還是巨峰和玫瑰香。
2 北辰區設施葡萄產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情況
2.1 引進并篩選設施葡萄新品種
北辰區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承擔北辰區果樹栽培技術指導工作,新品種引進、推廣等任務。2012年在北辰區國營苗圃建立設施葡萄品種示范園,引進早玫瑰、山東早紅等新品種12個。并篩選出適宜本地區栽培的優良早熟品種4個,分別是早玫瑰、山東早紅、四倍體玫瑰香和奧迪亞無核。品種特性如下:
2.1.1 早玫瑰 果粒近圓形,果穗圓錐形,平均粒質量5.9 g,平均單穗質量438 g,三年生平均株產3.9 kg,可溶性固形物16%,6月下旬成熟,較露地栽培提前35 d成熟。
2.1.2 山東早紅 果粒近圓形,果穗圓錐形,平均粒質量8.2 g,平均單穗質量430 g,三年生平均株產5.6 kg,可溶性固形物17.5%,7月中旬成熟,較露地栽培提前32 d成熟。
2.1.3 四倍體玫瑰香 果粒近橢圓形,果穗圓錐形,平均粒質量8.4 g,平均單穗質量500 g,三年生平均株產4.5 kg,可溶性固形物14.7%,7月上旬成熟,較露地栽培提前40 d成熟。
2.1.4 奧迪亞無核 果粒橢圓形,果穗圓錐形,平均粒質量4 g,平均單穗質量297 g,三年生平均株產5.9 kg,可溶性固形物16%,6月下旬成熟,較露地栽培提前30 d成熟。
2.2 設施葡萄栽培配套新技術研究
在引進、篩選新品種的同時,技術人員還到張掖等地學習設施葡萄栽培新技術。嘗試采用“Y”型架,水平龍干形“V”形葉幕整蔓技術,使結果部位上移,減輕了病害的危害,對篩選的品種采用破眠劑處理、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措施進行全面系統研究,制定出相關設施栽培配套技術,較露地栽培提前成熟30 d以上。
2.2.1 樹形選擇 選擇倒“L”架式、“V”字形整蔓技術(對稱“Y”架型、水平“V”字形),定植當年主蔓長至1.5 m時摘心,頂部萌發夏芽留2片葉反復摘心,促進主蔓增粗及冬芽飽滿,休眠解凍后,采用倒“L”整形,即在第一道鉛絲距地面80 cm處斜縛于第一道鉛絲上,距第二株20 cm處剪截。在葡萄解除休眠將近2/3時(休眠期為40 d)點涂5倍破眠劑于冬芽上,點破眠劑處理后冬芽萌動比對照組可提前10 d。
第二年葡萄冬芽萌動后,距第一道鉛絲上面50 cm處,按冬芽萌發情況,間隔20 cm分東西兩側將枝蔓斜縛于第二道鉛絲上,即完成倒“L”架式、“V”字形整蔓技術。
2.2.2 設施栽培環境調控技術 通過設施葡萄栽培配套技術研究,總結出適宜北辰區設施葡萄的栽培管理技術體系。
溫度調控方面:春季(3月中旬以后)隨著外界氣溫回升,棚內氣溫相應提高,夜間一般可保持在7~10 ℃,白天氣溫可達到35 ℃以上,因此必須采取放風措施,使棚內不超過30 ℃,視溫度變化情況,對上、中、下三個風口進行調節,直至溫室適宜葡萄生長,順序為先上后中再下打開風口,之后將膜全部揭去。
濕度調控方面:葡萄生長發育既需要一定的土壤濕度,也需要適宜的空氣濕度,花前濕度可控制在70%~80%,花期及花后控制在60%左右,增加濕度的方法有澆水、噴霧等,降低濕度的措施有地膜覆蓋、通風換氣等。
花果管理方面:葡萄進入始花期時,對主蔓留8~9片葉進行摘心,可提高座果率,節約營養并對穗肩、穗尖進行整理,以保持果穗的整齊度。
肥水管理方面:本著重施基肥、適量追肥的原則,定植挖溝時,每公頃施有機肥75 000 kg,謝花一周后,每公頃追施硫酸鉀150 kg、尿素225 kg、二胺375 kg,并結合灌水、病蟲害防治增加葉面肥愛多收4 000~5 000倍補充營養,經觀察3年生果粒果穗明顯大于2年生見果水平。
病蟲害防治方面:設施葡萄蟲害主要有薊馬、綠盲蝽危害,可利用其趨性懸掛蘭黃板進行粘附,或噴施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10%吡蟲啉2 000倍液。升溫修剪后,噴施3~5°石硫合劑,殺菌兼防蟲卵。病害主要是白腐病、霜霉病,可用50%福美雙、50%多菌靈、70%代森錳鋅800倍液、烯酰嗎啉3 000倍液防治。殺蟲劑和殺菌劑可混合使用增加防治效果。
3 北辰區設施葡萄生產存在的問題
3.1 設施葡萄栽培結構不合理
設施葡萄栽培品種較單一,以巨峰、玫瑰香為主。目前,生產中所選用的品種基本上都是從現有露地葡萄栽培品種中篩選而得的,對設施栽培的適應性研究不足,有些品種并不適合設施栽培。
此外,設施栽培的設施結構也不合理。機械化水平低,勞動效率差。絕大部分果農沿用蔬菜種植模式,以塑料大棚為主。這些結構模式雖然投資少、成本低、結構簡單、保溫性能好,但是操作費時費力、抗性差、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低。設施葡萄生產中,自動控制設備不配套,機械化作業水平低,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勞動效率低是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3]。
3.2 重產量輕質量
果農對果品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夠,優質設施葡萄栽培生產管理理念在北辰區尚不普及,很多果農對質量與產量、質量與效益的關系認識不足。只是盲目追求產量,這不但會影響設施葡萄的持續穩定生產,還會影響果品質量,難以保障果農收益。
再就是葡萄的采后商品化處理與深加工比較落后。葡萄先進生產國鮮食葡萄都經機械化分級與包裝后,再投放市場[4]。而北辰區由于鮮食葡萄采后保鮮處理不得當,每年都會有相當部分產品因腐爛變質而無法銷售,不但在生產上造成浪費,還影響果農們的經濟收益。
3.3 品牌意識薄弱
北辰區設施葡萄生產的產業化程度低,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小規模生產,品牌意識淡薄。只有兩家較大規模的設施葡萄生產組織,一個在雙街鎮,一個在西堤頭鎮。這兩個組織雖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但距離實現產、運、貯、銷一體化的目標尚遠,與漢沽的茶淀葡萄相比,品牌知名度相去甚遠。
4 北辰區設施葡萄產業發展對策
4.1 加大“三新”引進力度,著力做好示范推廣工作
要提升設施葡萄產業的競爭優勢,必須堅持“品質優、集約化”的理念,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設施,加強學習、吸收設施葡萄產業先進地區的經驗,加快設施葡萄良種苗木標準化繁育體系建設,并著力做好示范推廣工作,舉辦學習班、“科技大篷車”都是比較好的做法。如何盡快讓新品種與果農“見面”,讓新技術被果農接受,是科技推廣者的當務之急。
4.2 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
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從栽植、修剪整形、病蟲害防治到貯藏保鮮、包裝運輸等方面,統一質量標準,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的監督制度,限制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5]。優化設施葡萄果品的采后處理,特別是冷鏈物流、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保持果品良好品質,提高鮮果價值。
4.3 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多種營銷模式
宣傳和引導群眾樹立品牌意識和精品意識。積極創造有利環境,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強化品牌戰略[3]。在區內大力推廣農業合作社的組織形式,并不斷加強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從業技能,為企業與科研單位搭建平臺。
參考文獻:
[1] 王海波,王孝娣,王寶亮,等.中國設施葡萄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9(9):61-65.
[2] 朱立民,楊光峰,李靖.日光溫室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11):122-123.
[3] 王海波,王孝娣,王寶亮,等.中國北方設施葡萄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11(1):21-24.
[4] 王海波,王寶亮,王孝娣,等.我國葡萄產業現狀與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國果樹,2010(6):69-71.
[5] 李睿,張延東,滕保琴,等.淺議甘肅葡萄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J].甘肅林業科技,2010,35(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