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松
?
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編排的考察與建議
□王 松
摘 要:合理的語法項目編排對漢語教學與習得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外漢語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語言點編排或語法項目的排序應盡可能跟學習者的習得順序保持一致,從而有效促進學習者習得相關語言項目。當前對外漢語教學大綱和部分教材中的程度補語句編排、設置與外國學生對該句式各下位句式的習得順序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文章認為,大綱和教材的編排與設置理應遵循外國學生的習得順序,在編排程度補語句語法點時,初級階段可安排T6、T3、T1和T5,中級階段可安排T7、T8、T9和T2,高級階段可安排T10和T4,教材中語法點也可依此順序出現。
關鍵詞:程度補語句 語法點 編排 建議
漢語教材中語法項目的選擇、編排是否合理,是教材是否具有科學性的一個主要標志,而語法項目選擇和編排的一個主要依據就是是否反映了漢語語法的特點和是否針對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難點[1]。教學大綱是教材編寫的重要依據。“內在大綱和習得順序”假說認為,第二語言的課堂學習受學習者“內在大綱”的支配,當教師的教學安排與學生習得的規律不一致時,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這就是說,只有當教學大綱和課堂教學符合學習者“內在大綱”的規律時,才能較好地習得第二語言[2]。因此,大綱和教材的語言點安排或者語法項目的排序應該盡可能和學習者的習得順序一致。本文在以往對外國學生程度補語句習得情況研究的基礎上,考察現行對外漢語教學大綱和教材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對程度補語句的10個下位句式提出相應的編排和教學建議。
T1:N+V'+極/透/死/壞…+了 (他棒極了。)
T2:N1+(比+N2+)V’+多了/遠了 (小張差遠了。)
T3:N+V'+得+ADV/VP (小王高興得很。)
T4:N1+V+得+N2+VP (他打得小李不敢出聲。)
T5:N1+(比+N2+)V'+得+ADV(多、遠) (小張比小王差得多。)
T6:N+V+得+AP (他做得很好。)
T7:N+V+得+VP (小劉說得天花亂墜。)
T8:N+V+O+V+得+AP/VP (小張打球打得很賣力。)
T9:N+O+V+得+AP/VP (小張球打得不錯。)
T10:N1把N2+V+得+AP/VP (老張把小王批評得掉下了眼淚。)[3]
我們主要考察了三個對外漢語教學大綱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分別是楊寄洲主編的《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初級》)[4]、孫瑞珍主編的《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等級大綱》(以下簡稱《中高級》)[5]和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的《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專業》)[6]。
(一)《初級》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
《初級》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選取與排序如下:

等級程度補語句語法點初級階段70,比較(5):比字句:A+比B+動詞+得多72,數量、程度等差別:A+比+B+形容詞+得多84,評論或說明:程度補語基本句式:主語+動詞+得+形容詞;主語+形容詞+得+不得了/得很;主語+形容詞+極了
(二)《中高級》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
《中高級》中,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的語法項目是分開設置的。其中有關程度補語句的語法點如下:

等級程度補語句語法點中級階段程度補語(1)不用“得”連接的表示程度的補語:(2)用“得”連接的表示程度的補語:(3)敘述或說明某一情態或結果的程度補語。狀態補語用“得”聯系的復句形式的狀態補語 用“得”聯系的動詞帶賓語的狀態補語用“得”聯系的狀態補語的省略形式。用“個”聯系的狀態補語。“把”字句 句中動詞帶程度補語。“被”字句 動詞帶狀態補語。高級階段
(三)《專業》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
《專業》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四年級語法項目表,分別對應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水平等級。其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選取與排序如下:

年級程度補語句語法點一年級(初級)情態補語:動詞+得+形容詞/形容詞性詞語程度補語:形容詞/能受程度副詞修飾的動詞+極了/死了等。(注:一年級可在生詞表介紹“極了”,其他在二年級語法項目中介紹。)“比”字句 A+比+B+形容詞+數量補語二年級(中級)情態補語(1)形容詞/心理活動動詞+得+動詞性短語(2)形容詞/心理活動動詞+得+很/慌程度補語 忙極了 容易極了,等等。情態補語 情態補語的語義指向說明施事(主語);說明受事(賓語);說明動詞。表示致使義的“把”字句三、四年級(高級)
(四)教學大綱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分析
通過對現行對外漢語教學大綱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設置的考察,結合前面外國學生程度補語句習得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大綱中對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較為詳細,不僅給出了準確的解釋,而且給出了典型的例句,《初級》還從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名稱不統一。《初級》列程度補語一個名目;《中高級》在句中謂詞為感受謂詞時稱作程度補語,謂詞為一般動詞時稱作狀態補語;《專業》將謂詞后的程度補語分為情態補語和程度補語兩種。
第二,在兼語句語法項目的設置上,《專業》《初級》和《中高級》均未提到兼語句謂語動詞后帶程度補語的情況。這跟學生對程度補語句的使用情況不太相符。據我們此前的研究[3],T10包括兼語程度補語句,外國學生也有這類正確用例。
第三,某些語法點的選取存在問題。如《中高級》在中級階段介紹敘述或說明某一情態或結果的程度補語時,有這樣一個例句:經理批評得他低下了頭。這是典型的“N1+V+得+N2+VP”用例。這一句式在漢語中介語語料庫中并未出現[3],可見對于外國學生來說難度非常之大。《中高級》放在中級階段作為說明的例句,顯然是不合適的。《中高級》對“個”聯系的狀態補語的選取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第四,某些語法點的排序值得商榷。對于我們前面考察的程度補語句下位句式,《初級》選取了T1、T3、T6和T5,排序是:T5>T6>T3>T1;《中高級》選取了T1、T2、T7、T8和T10,排序是:中級階段T1>T2>T10,高級階段T7>T8>T10;《專業》選取的有T1、T2、T3、T5、T6和T10,排序為:初級階段T6>T1(極了)>T5>T2,中級階段T3>T1,高級階段T10。根據我們對外國學生程度補語句習得順序的研究[7],我們認為《初級》對T5和T6,《中高級》對T7和T10,《專業》對T2和T3的排序都存在問題。
我們考察的教材主要有兩部:楊寄洲主編的《漢語教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8]和劉珣主編的《新實用漢語課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9]。之所以選擇這兩部教材,是因為它們使用范圍較廣,在現行的對外漢語教材中比較有代表性。
(一)《漢語教程》中的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
《漢語教程》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如下:

課程進度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第一冊(下)第29課狀態補語1肯定式:動詞+得+形容詞;否定式:動詞+得+不+形容詞;正反疑問句:動詞+得+形容詞+不+形容詞注意:動詞有賓語時,帶狀態補語句子的結構形式是:動詞+賓語+動詞+得+形容詞在實際交際中,句中第一個動詞常常不說,變成主謂謂語句。第二冊(上)第37課狀態補語2漢語的動詞詞組也可用“得”連接作動詞的狀態補語,描寫動作者(或受動者)的狀態。第二冊(下)第56課 可能補語與狀態補語“比”字句如果動詞帶狀態補語,“比“可以放在動詞前,也可放在補語前。如果要表達事物間大概的差別時,常常用“一點兒”“一些”表達差別不大;用“多”“得多”等表達差別大。第二冊(上)第41課 “……極了”放在形容詞和一些動詞后邊,表示最高的程度。第二冊(上)第45課 副詞“很”作補語表示程度高。第二冊(下)第53課
(二)《新實用漢語課本》中的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
《新實用漢語課本》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情況如下:

課程進度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第二冊第15課情態補語1V+得+Adv+A V+得+A+不A第二冊第17課 “極了”“多了”表示程度:A/V+極了/多了第三冊第30課情態補語2他們玩兒得很高興。 他們下棋下得忘了吃飯。第三冊第32課結構助詞“得” V/A+得+表狀態的補語 V+得+表程度的補語“把”字句小結 S+把+O+ V+C第三冊第37課“得很”表示程度:A/V+得很幾種補語小結 情態補語 程度補語“比”表比較2對面的那幾位比我們搶得還熱鬧呢。 他比他朋友來得早。第三冊第38課
(三)教材中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分析
從上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漢語教程》和《新實用漢語課本》對程度補語句語法點的設置比較全面,《新實用漢語課本》還采用復現的方式復習一些重要語法點。這兩部教材對語法點的設置跟教學大綱有明顯的不同:大綱分初中高三個階段,對應不同的學時等級;而教材的語法項目基本都放在初級階段。我們所考察的程度補語句下位句式,在《漢語教程》的語法點中未出現T4、T7和T10,其他句式按出現先后順序分別是T6、T8、T9、T2、T5、T1和T3;《新實用漢語課本》中未出現T4、T7和T9,其他句式按順序分別為T6、T1、T2、T8、T5、T3和T10。兩部教材都將T8,《漢語教程》將T9放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進行介紹,我們認為這并不合適。對于T8、T9外國學生的相對使用率高于漢語母語者,但對它們的習得并不靠前。這很有可能是學生受教材的影響而出現了過多使用的現象。
通過上面的考察,結合外國學生程度補語句習得順序研究,我們認為大綱在編排程度補語句語法點時,初級階段可安排T6、T3、T1和T5,中級階段可安排T7、T8、T9和T2,高級階段可安排T10和T4。教材中語法點也可依此順序出現。
在程度補語句下位句式中,T8和T9是比較特殊的兩類,T8既是程度補語句,也是重動句;T9是受事提到動詞前的程度補語句。這里我們談談T8和T9的編排與教學。周小兵、鄧小寧(2009)認為,“教材比較偏重于重動句的教學而忽略受事句的教學,是因為重動句可作為一個意義完整的單句出現,而受事句在本族人的自然語料庫里雖然與重動句的出現率相差不大,但是它通常需要依賴一定的語境,語用條件限制較多,教學中也難以把這些條件講清講透。”[10]我們前面的考察顯示,重動程度補語句T8跟受事提前的程度補語句T9在漢語母語者語料庫中的出現率誠如周小兵、鄧小寧(2009)所說,相差不大,前者9例,后者7例,然而這一比例相對于母語者1983個用例來說,使用率實在太低。我們認為,T8和T9較難習得的原因跟二者的交際值不高有很大關系。因此,教材和大綱在講解重動程度補語句時,點到為止,避免過度操練。受事提前的程度補語句則不必進行專門講解。
(本文為信陽師范學院華銳學院院級科研項目“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5JG07]。)
參考文獻:
[1]呂文華.漢語教材中語法項目的選擇與編排[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3).
[2]劉珣.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1993,(2).
[3]王松.外國學生程度補語句使用情況考察[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6).
[4]楊寄洲.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Z].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5]孫瑞珍.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等級大綱[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6]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Z].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7]王松,劉文攀.外國學生程度補語句習得順序考察[J].海外華文教育,2015,(1).
[8]楊寄洲.漢語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9]劉珣.新實用漢語課本[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
[10]周小兵,鄧小寧.兩種“得”字補語句的習得考察[J].漢語學習,2009,(2).
(王松 河南信陽 信陽師范學院華銳學院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