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探析新疆塔木鉛鋅礦區化探異常地球化學特征與找礦遠景
■王剛
(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文章就某新疆塔木鉛鋅礦區化探異常區域的地質環境特征和礦區地球化學特征進行了分析與闡述,對鉛鋅含量異常區域的圈定加以詳細說明后,對該礦區的找礦遠景進行了簡要預測。
鉛鋅礦區化探異常地球化學特征找礦遠景
1.1 地層
礦區地表出漏處的巖層性質大體可劃分為兩類:(1)第一層巖性以鈣質千枚狀石英細砂巖(顏色由灰漸變至淺灰,厚度由薄逐漸增至中厚)為主,夾雜千枚巖(黑色碳質巖);(2)第二層巖性以鈣質石英巖(變質層狀,顏色主要是淺紫灰色,厚度由薄逐漸增加至中厚)為主,部分區域夾雜千枚巖(灰黑色碳質巖)[1]。
1.2 巖漿巖
該鉛鋅礦區東支北段的邊緣地帶巖石多經歷了地質構造破碎和動力碎裂的強力作用及長期變質作用,主要以花崗巖(片麻狀、糜棱巖或者碎裂巖)為主。
1.3 變質作用
礦區在經受地質構造變化的強大動力作用后在長期的變質作用下成為砂巖或者板巖。后期巖體彎折入侵,在疊加和接觸帶處發生接觸變質作用,進而產生角巖。又經礦液的熱活動作用在礦化體四周形成疊加的礦業熱蝕變質巖體。
1.4 礦區的礦床地質
該鉛鋅礦區的斷裂構造十分發育,礦體的物理空間產狀由節理裂隙以及地層破碎帶決定。從該礦區以往調查統計成果分析,規模以上的斷裂約有50條,多為西北走向,主控斷裂帶也是西北走向,與礦區的區域分布走向一致。斷裂間距普遍在1米以上,間或會達10米以上,斷裂角度大多在60°左右,破碎帶的寬度介于0.5米至1.5米之間,少見會有3米的。糜棱巖和角礫巖比較發育,破碎的斷裂帶之內填充有鐵質、綠泥石、高嶺土以及富含礦化鉛鋅成分的角礫巖等。礦液熱蝕形成的變質巖主要是綠泥化、黃鐵化、硅化以及高嶺土化等,局部見有碳酸鹽化或者黑云母化的巖性。礦區主要礦物為鉛礦,閃鋅礦次之,兼有少量的黃銅礦和黃鐵礦。
2.1 指標性元素
該礦區成礦主元素為鉛、鋅和銀,鎢、錫、鉬為伴生元素,含量集中的異常區域呈西北-東南走向分布,該集中區是國內化探調查結果中化探異常情況最明顯、成礦元素最復雜、主礦區面積最大、成礦主要元素的含量最高的化探異常特征最顯著的區域之一。化探異常區域內成礦主元素與伴生元素綜合分布特征高度一致,從地球化探異常的結構分析角度判定該區域元素的分布特點屬于套合形式。以1∶200000規模的水體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測量圖基本研究分析依據,其顯示數據經加工處理和分析后可得:該礦區成礦主元素鉛、鋅和銀發育異常,主要分布帶向西北延展,和區域礦帶的走勢大體一致,跨域面積約為120平方千米,三種元素峰值依次為3.4×10-4、1.44×10-3、4.33×10-7,并且三種元素分布異常的連續狀況良好,集中特點十分明顯,各項指標之間的相關性良好,礦質異常的特征也十分明顯。化探異常地帶兩側異常分布的強度和規模更加巨大,找礦遠景十分樂觀。
2.2 成礦主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分布特點
該礦區的礦質異常區域中多數金屬元素(鉻、鎳、鈦、鈷、釩、鐵等)在礦區的局部區域呈高背景式的集中異常,而鎂在低背景中呈局部集中異常分布;酸性巖漿中富含的鎢、錫、鉬、鈹等在礦區中局部區域呈高背景的異常發育,硼、鋇、磷、鉀、氟等多種元素呈異常區的高背景發育。
2.3 礦體氧化地帶
該礦區常見的金屬礦物質 (鉛礦以及閃鋅礦等)呈顯著的半自形-他形細粒體狀,結晶粗大的方鉛礦較為少見,但晶體形狀新鮮完整性好。因礦床位置長期處于高山中的富氧化條件下,地表植被嚴重缺乏,尤其在礦帶東部區域地形相對平緩處,巖層的裂隙節理極度發育,所以在礦體表層0.1-3米的深度范圍內金屬的硫化礦物常常被氧化成帶有結晶水的礦物質,一般以網格狀和薄膜狀形式居多,且具有較為明顯的地表標志。
在該礦區化探異常的濃集區域(1∶25000)開展土壤元素成分的檢測,對鉛、鋅、鎢、錫、鉬、銀和銅等七種元素加以分析,每項元素分別以1×10-4、1.5×10-4、5.8×10-7、4×10-5、3.5×10-6、6× 10-6和8×10-6為元素異常的圈定下限,并把下限指標的單倍、兩倍和四倍分別設為圈定元素異常外圈、中圈和內圈的三個環帶等級。可以看出,鉛、鋅兩種元素集中異常狀況較突出且重現性相對更優良,分布范圍較小,而異常集中的峰值具有較高的數量級,異常主帶分布呈現較好的連續性,異常分布的主帶受斷裂成礦作用十分突出,平面分布以大體呈長條狀。為研究礦區個成礦元素之間的關聯性和元素組合形式,運用土壤測量的數據成果對七種主要元素相互之間關聯的系數進行必要測算,進而對關聯系數實施了R點群的關聯性技術分析。

表1 礦區土壤七種微量元素的關聯系數
4.1 直接元素和找礦礦種
由前兩節分析內容不難得出化探規模從1∶200000至1∶25000的變化過程中,鉛、鋅、銀、銅四種元素的異常集中區域的面積逐漸縮減,而異常集中的含量濃度相應增加,其中鉛含量最高,鋅次之,銀再次;另外,鉛、鋅、銀、銅四項元素的配比組合大致不變,分布均一性較好,所以,該元素異常的組合類型反映了成礦元素的基本集成特征,可以推測出找礦種類以鉛、鋅和銀等多樣性的金屬礦質為主。
4.2 成礦環境及找礦方向
以1∶200000規模的化探異常地球化學環境勘測分析成果中,氧化鐵的成分含量最高,錳、氧化鈣、氧化硅、過氧化鈉等成分含量較低,將元素在礦物質中的呈現形式和其所處的地理環境結合起來分析,在該區的地質條評以及化學環境條件下,巖漿活動頻繁且劇烈,巖漿熱液侵蝕作用下巖層中的氟、鋇、磷及鈾等元素及其礦化物的發育程度較高,所以,可以判定該區熱液填充形成的改造型礦產資源以鉛鋅等金屬礦為首,找礦主方向應是鉛鋅礦。
P632[文獻碼]B
1000-405X(2016)-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