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李增烈 李偉晗

大凡患者有便秘、腹瀉、腹痛、便血等癥狀,都少不了通過結腸鏡檢查來診斷,甚至進行治療。先進技術的應用也使我們認識了一些新病癥。常聽患者鏡檢后說:“大夫發現我的腸子變黑了!”語氣中不無疑惑、憂慮。
這就是結腸黑變病!通俗地說就是結腸黏膜出現了異常的黑色素物質沉積。
這種“不速之客”——黑色素來自何處?又怎么會在結腸“安家落戶”?它這個“家”是什么樣子?會給主人帶來什么麻煩?我們該怎么科學應對呢?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攝入食物纖維素不足,加上生活、工作節奏快速化,日常運動不足,導致便秘日益普遍。
有了便秘,服用瀉藥自然就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主要方面。
愛美是人的天性,女性愛美少不了減肥,且大多數女性以為減肥的捷徑當屬吃減肥藥。這些減肥藥幾乎都有一種不可或缺的成分——瀉藥,這是次要方面。
刺激性瀉藥是常用的一類瀉藥,來源于植物者不少,如大黃、蘆薈、番瀉葉等,化學結構都屬于蒽醌類,含有有效成分——瀉素,又名“大黃素”,其化學名稱為三羥甲基蒽醌。長期服用蒽醌類瀉藥,蒽醌與黏膜中的蛋白質形成沉淀——黑素,黑素被巨噬細胞吞噬后,雙雙落戶于黏膜層的固有膜中,病變可向黏膜肌層發展,卻不會達到淺層次的上皮細胞。顯微鏡下可以清楚看見固有膜中的黑素。
由于色素沉積多少不等,腸鏡下可見到灰褐—暗褐—黑色網狀結構。這種改變可程度不均分布于全結腸或結腸任何部位,在闌尾和腸系膜淋巴結也可見到極少數黑變,但以直腸最常見。
一般認為結腸黑變病并不危險,患者不必背上包袱,也無須特別治療。
但這種改變告訴你,瀉藥已經服得夠多了,應注意有無其他不良反應,是否該停藥或換藥了。
也有學者注意到,結腸黑變病發生結腸息肉的概率比較高,而腺瘤性息肉與結腸癌關系密切,因此定期進行結腸鏡復查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