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光

大多數人都希望吃藥后能快速見效,但疾病的康復自有其規律,用一些強制的方法快速“康復”,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很多人認為打針比吃藥見效快,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對人體來說,任何形式的開放血管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吃藥能治的病盡量不要打針。
現在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也可以達到90%,而且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高效藥物。像接受手術后的患者營養差,以前只能靠注射給藥,現在則有很多高效的口服營養補充劑,不必再依賴注射液。
如果不是嚴重的疾病,最好不用注射液,能肌肉注射的最好別采用靜脈注射。
疼痛是疾病的表現癥狀,醫生需要根據癥狀去診斷疾病,如果疼痛剛出現就盲目止痛,很容易掩蓋病因,貽誤診療時間。那么,對付疼痛,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呢?
如果注重平時的保健,很多常見的疼痛是可以緩解甚至痊愈的。據統計,腰背痛是僅次于感冒的病癥,只要注意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做5分鐘的腰背訓練就可以有效地預防腰背痛。常見的疼痛還有頭痛(偏頭痛除外),只要注意平時睡覺的時候用薄而軟的枕頭,做事的時候不要長時間坐著不動,就能緩解。
對于已經發生的疼痛,患者可以借助各種家庭理療儀或者中醫的針灸治療。這種治療雖然見效慢,卻安全有效。
李大媽因為膝關節疼痛而服用了朋友介紹的一種“特效藥”后,開始莫名地發低熱,而且發熱持續了10多天,同時還伴有食欲下降、情緒異常等反應。到醫院檢查,還伴有血糖、血壓高,醫生懷疑她服用了激素藥。李大媽很納悶,自己從來沒服用過激素類藥物,只是吃過一些宣稱對風濕、類風濕關節炎有療效的“特效藥”。
吃“特效藥”沒治好病,反而把自己吃進了醫院,這是為什么?因為很多這類藥物都含有激素成分。
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等慢性病的患者身體長期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他們迫切希望盡快治愈。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患者的心理,造出一些服用后可立馬見效的“藥”,借機獲取巨大的利潤。但對于患者來說,服用這些加了激素和鎮靜藥的保健品,無異于飲鴆止渴。
專家提醒,對于激素類藥物(一般藥名中有“的松”字樣的都為激素類),患者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對于來路不明的“特效藥物”或偏方,要當心其中是否含有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