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基于企業和產業的需求,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畢業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為此,職業院校必須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對課程教學進行全面改革?!抖惙ā肥秦敃悓I的主干課程,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用性,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本文中,我們將以《稅法》課程為例,探討職業院校財經類課程內容更新機制的實踐研究,以此推動財經類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稅法;課程模式;更新機制
一、國內外現狀分析
會計類課程建設是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課程建設的核心是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先進的教學內容和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更適合新常態下職業院校學生的成長規律。因此,職業教育課程及課程內容更新機制的實踐研究是高校教學改革永恒的主題,同時也是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課程內容能否反映時代特征、符合發展規律、迎接未來挑戰,成為職業教育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美國教育課程的更新機制后可以發現,首先,他們時常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剔除陳舊的知識點,補充反映科學技術最新成果和最新研究方法的內容,保證學校課程能夠緊緊跟隨學科的發展,涵蓋豐富的前瞻性學科知識,如信息技術、財務管理等。其次,對教科書不斷地進行更新。
但現有的《稅法》課程內容的更新機制是很不健全的,如常用的教材一般滯后于最新的國家稅法政策1-2年時間左右,等到學生大學畢業,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在學校里所學習到的稅法知識很多都已經過時了;另外盡管學生們在學校里已經學習了稅法知識,但是走上工作崗位后仍需要進一步培訓才能符合工作需求。目前,大多數稅法課程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由教師指定統一的教材,在固定的教室授課。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習慣于按照教材大綱講解,案例分析相對匱乏,重理論輕實踐。
在教學手段方面,國內許多高校的稅法課程已經實現了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但也不過是將原來“白+黑”的板書變成已經事先做好的課件。雖然圖文并茂的課件讓課堂的氣氛比單純的“白+黑”活躍了許多,但仍舊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有些學校沒有條件安排實踐教學的內容,實踐環節欠缺;有些學校建立了稅收的模擬實驗室,但是由于軟硬件落后、更新不及時,或者容納不了太多學生等主客觀原因,導致實踐教學環節形同虛設。例如教師在講解某一稅種的稅理時,還是運用傳統的講授方式,教師僅從圖片上去展示各種報表、財會資料等,通過例題展示稅款的計算結果,對比學生真正使用模擬實驗室,或者到企業、稅務機關去實習,參與這一個過程的發生而吸取到相關知識來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理論與實踐脫節。
二、課程革新方案設計
改革創新后的稅法教學模式是一種課程內容不斷更新、集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環節相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及時的更新稅法知識??梢栽谡n堂上通過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報表、發票等票樣,通過播放一些視頻節目,如中華會計網校等涉稅的網絡專欄,向學生展示當前稅收政策的熱點及各個利益主體不同的聲音。
其次,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現建有300平方米的實訓場所,分別是會計綜合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一)、沙盤模擬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二)、會計手工實訓室??梢詾閷W生提供較為完備的學習、實訓場所。另外,還引進了基于云計算的實踐教學平臺,以此彌補稅法課堂教學的不足。實踐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實務操作的感性認識,將稅法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應盡快建立校內的稅收模擬實驗室,更新模擬軟件,真正開設實踐課程,模擬實驗教學。聯系校外的實訓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企業提供實物操作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案例分析、各稅種的分崗實訓、課程綜合實訓和校外見習實習,從手工到計算機,從理論到實踐,強化學生的稅務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
稅法課程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在稅收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可采用互動訪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各類稅種的納稅申報、涉稅處理的教學中采用實物展示法、場景模擬教學法。教師還可以把以前滿堂灌的講授任務,分一些淺顯易懂的內容給學生分組去講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避免課堂聽授式的昏昏欲睡。通過這種互動式、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儲備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另外,教師應針對稅法課程計算繁瑣的特點,適當選取一些習題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選題要由淺到深、由簡單到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束語:《稅法》課程的教學改革應緊密結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轉變觀念、把握重點、攻破難點、與時俱進,將內容改革與方法創新相結合,為現代職教體系構建助力。
參考文獻:
[1] 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內容更新機制及其啟示[J]. 張文學.湖南第一師范學報, 2006, 6(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