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
我的家鄉邑城有一座小廟,當地人稱“三不可”廟。每年農歷六月初六,當地的許多家長總會領著自家孩子來這里拜祭,數百年來,香火一直不斷。關于這座廟名字的來源,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明朝崇禎年間,中原大地連年大旱,再加上朝廷橫征暴斂,一向繁榮富庶的邑城很快變得像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這天傍晚,一個叫陳有鎖的孩子一邊抽泣一邊向邑河深處走去。
就在這關鍵時刻,從岸邊一棵大柳樹的樹洞里冒出一個白胡子老頭。這老頭腳尖輕輕點一下地,“嗖”的一聲就飛到陳有鎖跟前。
白胡子老頭將陳有鎖拉上岸,和藹地問他:“孩子,你有什么事想不開?”
陳有鎖“哇”的一聲哭出聲來,他說:“老人家,我從小最大的愿望就是蓋一座大房子,可是,現在,父母死了,家里僅存的一點錢糧也被強盜搶走了。以后的日子全然沒有了希望,所以,我就——”
“哦,既是從小的愿望,看來這房子你已經謀劃很久了,說說看,你的這個房子需要多少塊磚才能蓋起來?”白胡子老頭問。
陳有鎖見有人對他的房子感興趣,他就大體給眼前這個老人描述了一下他的設想,最后,他說:“我細致計算過了,要蓋起這個房子,至少需要12000塊磚。”
“孩子,你為什么不自己掙錢來實現這個愿望呢?”
“不瞞老人家說,我生在富貴人家,以前衣食無憂,并沒有學會半點謀生本領。”
“孩子,我看你是個實誠人,這樣吧,我送給你一個無本生意。”說著,老頭用手指照著腳下的一塊石頭一點,那石頭立即變成一個肚大口小的罐子。接下來,他又從袖口里扯出半截生面條,放到這個罐子里。
陳有鎖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他一遍遍擦拭著眼睛,不敢相信剛剛發生的一切。
白胡子老頭說:“這沒什么稀奇,我是邑河的神仙,自然擁有神奇的法力。孩子,這是一個神奇的罐子,你每天可以從里面扯出9999尺面條,你每天拿這些面條到集市上賣,足以保證你的生活,還有剩余的錢用來買一些磚,天長日久,蓋房子的錢不就積攢起來了?”
白胡子老頭把罐子遞到陳有鎖手里,接著嚴肅地說:“不過,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你每天從罐子里抽出的面條最多只能有9999尺!”
陳有鎖欣喜地接過罐子,點了點頭。
“孩子,去吧,我就住在這棵大柳樹的樹洞里,有什么困難就來找我,敲三下,我就出來了。”
白胡子老頭說罷,就消失不見了。
陳有鎖高高興興地抱著罐子回家去了。從此,他以賣面條為生,每日積攢幾個銅板,準備將來完成自己蓋房子的夙愿。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一年已經過去了。這天,陳有鎖打開藏錢的布包,他清點了一下,一年下來存下了300多個銅板。
“300多個銅板,也就夠買1000多塊磚的。如此這般,怕是要十幾年后自己的房子才能蓋起來。”陳有鎖嘆了一口氣。
“為什么一定要每天從罐子里抽出9999尺面條?如果多抽一些,賺的錢豈不就多一些?”陳有鎖想。
“但是,那位神仙老伯的話——”陳有鎖又猶豫起來。不過,接下來,成千上萬個銅板又立即在他腦海中浮現出來。
“咳!試一下不就知道了!反正那神仙老伯也看不見!”猶豫了半天,陳有鎖終于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第二天,陳有鎖全然不顧當初白胡子老頭的話,開始瘋狂地從罐子里往外抽面條。他抽呀抽,從凌晨一直抽到日上三竿,一直到累得再也抽不動了為止。
這一天,陳有鎖大大賺了一筆,他簡直開心死了。
然而,第二天,當陳有鎖再一次想瘋狂抽些面條出去賣的時候,他發現,那個罐子已經再也抽不出半根面條。
陳有鎖懊悔極了。蓋房子的錢還差得遠,怎么辦?無奈之下,他只得按照白胡子老頭當初的交代,到大柳樹下尋找神仙老伯。
“噔、噔、噔”,陳有鎖敲三下,白胡子老頭立即冒了出來。
“孩子,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當初囑咐你每天抽面條不得超過9999尺,是因為,這面條每天只能生長9999尺,多抽出來的是它的根兒,你貪心不足,把它的根兒都抽走了,它還怎么生長呢?所以,做人不可太貪心,貪心不足蛇吞象,最后,吃虧的一定是自己!”白胡子老頭意味深長地說。
陳有鎖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今后一定謹記老人的話。
“我知道你是因為蓋房的錢還不夠來求我,既然面條的根兒已經被你扯斷了,我不妨再給你一件神器。”
說著,白胡子老頭指了指腳下的一截木樁,那木樁立即變成一個熱氣騰騰的大蒸籠。
“這是一個可以源源不斷生出熱饅頭的蒸籠,它每天可以生出1000個饅頭。城南的落鳳坡窮苦人多,那里的人大多需要施舍。你就帶著這個蒸籠到那里,救助那些窮苦人。記住,你每天要施舍1000個饅頭,少一個也不可以。至于蓋房的錢嘛,作為善心的回報,你那存錢的包裹里每天會增加幾個銅板。”
說完,白胡子老頭就不見了。
陳有鎖帶上這個神奇的蒸籠,來到城南的落鳳坡,開始了他的布施生活。
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在這一年里,陳有鎖嚴格按照神仙老伯的指點,每天施舍1000個饅頭。但是,施舍窮人也是一個辛苦活兒,有時,為了等到第一千個需要施舍的人,他需要等到半夜。
這年除夕前的一個晚上,寒風蕭蕭,飛雪飄零。夜半時分,陳有鎖還瑟縮在饅頭攤前,因為,今天過往的人少,他才施舍出999個饅頭。
眼看就到午夜時分了,陳有鎖前望望后望望,他再也看不見一個過路的窮人。
“這近一年來,我積善行德,已經救助了那么多人,今天就算少施舍一個,神仙老伯也不會怪罪我的,再說,這荒山野嶺的,這么晚了,也不會有人來了。”陳有鎖又困又累實在受不了了,不禁這樣想。于是,他帶著籠里的最后一個饅頭回家了。
“這近一年來,我積善行德,已經救助了那么多人,今天就算少施舍一個,神仙老伯也不會怪罪我的,再說,這荒山野嶺的,這么晚了,也不會有人來了。”陳有鎖又困又累實在受不了了,不禁這樣想。于是,他帶著籠里的最后一個饅頭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陳有鎖決定帶上蒸籠繼續去施舍,可是,當他來到蒸籠跟前的時候,簡直驚呆了,他看到蒸籠上面的那個饅頭變得像一座小山,那個蒸籠,已經被它壓垮了。
陳有鎖再一次按照白胡子老頭當初的交代,到大柳樹下尋求幫助。
“噔、噔、噔”,陳有鎖敲三下,白胡子老頭立即冒了出來。
“孩子,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送你的蒸籠里的每一個饅頭都代表一顆善心,它每天生出1000個饅頭,就代表著1000顆善心。你把最后一顆善心帶回了家,就說明你的善念已經終止。善念不存,善心何存?因此,我送給你的蒸籠自然就毀掉了。因此,對人,善念不可止,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白胡子老頭意味深長地說。
聽了白胡子老頭的話,陳有鎖羞得滿臉通紅,他簡直懊悔死了。
白胡子老頭問陳有鎖還有什么要幫助的,陳有鎖欲言又止。
“你蓋房子的錢攢夠了?”白胡子老頭問。
陳有鎖搖了一下頭,接著又點了點頭。
陳有鎖為什么表現得這樣呢?因為,來之前,他已經算過了,現在的銅板已經可以買夠10000塊磚了。
那差的2000塊怎么辦?
陳有鎖自有自己的打算,他想,自己屢次違背神仙老伯的話,怎么還好意思開口提要求呢?那就將就一下,蓋房時把地基打得薄一點,房子照樣能蓋起來。
白胡子老頭消失了。
陳有鎖回家開始蓋房子。
七七四十九天以后,陳有鎖的房子蓋起來了。然而,就在上梁的那一天,當粗壯的梁木架到房頂的時候,房子轟然倒塌。
幸虧那些倒地的磚木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否則,陳有鎖非得被砸死不可。
一切恢復了平靜,陳有鎖呆呆地站在蓋房子的那片空地上,淚水順著臉頰流下來。
這天傍晚,陳有鎖一邊抽泣一邊向邑河深處走去。
就在關鍵時刻,岸邊那棵大柳樹的樹洞里突然冒出一個白胡子老頭。這老頭腳尖輕輕點一下地,“嗖”的一聲就飛到陳有鎖跟前。
白胡子老頭把陳有鎖救上岸,笑著說:“孩子,我早知道你蓋房子還缺2000塊磚,可是,當初你為什么不說呢?蓋房子基礎打不牢怎么可以呢?做事,基礎不可不堅固。沒有堅固的基礎,一切終將是浮云啊!”
“老伯伯,現在,這些道理我都明白了,可是,我現在已經什么也沒有了。”陳有鎖絕望地說。
“不,你不是還有一雙手嗎?我給你指條明路,你到集市上做生意。相信不久的將來,你就能蓋起一棟大房子的。”
陳有鎖含著淚點了點頭。從此以后,邑城的集市上出現了一個起早貪黑的生意人,由于他早年賣面條積攢了經商的經驗,施舍饅頭獲得了百姓的愛戴,時間不久,他就賺得盤滿缽盈。
后來,陳有鎖終于蓋起了一座雕梁畫棟的漂亮大房子。不過,這座房子不是他原來設計的那座,而是一座廟宇。陳有鎖將這座廟宇命名為“三不可”,他的意思很明白,他要把白胡子老頭說給他的那些道理通過這座廟告訴天下人,讓世世代代的百姓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