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捷

2015年10月31日,我參加了由國家留學基金委組織的“感知中國”活動,游覽了耳熟而又陌生的都江堰,親眼目睹了她的無限風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二王廟,這是都江堰的創造者李冰及其二郎的禮廟,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歷代敕封李冰父子為王,改稱二王廟。禮廟幾經興衰,現存的建筑是清代重修的。其建筑十分巧妙,依山取勢,層層而上,重重殿宇,顯得格外壯麗。我們邁入大殿的門,抬頭望見李冰手握治水圖卷,立于巖岸,凝視著洪水沉思。后殿內,二郎手執鐵锨,站在滔滔洪水之間,英姿勃勃。
然后是玉壘山,岷江水依山而出,都江堰宛如玉帶飄逸在山腳下,它是觀看整個堰區的最佳區域。山上不光有二王廟,還有高達6層的秦堰樓。這些建筑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損壞嚴重,所幸現在都已重修。來到寶瓶口,站在伏龍觀遠看,腳下激流涌動,對面險峰對峙,遠處山水一色,讓人如癡如醉。
寶瓶口、飛沙堰、分水堤構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體,是工程的核心區域。這里的奧秘神奇,蘊含的科學原理,至今引人入勝。
站在分水堤的“魚嘴”上,外江水勢浩浩蕩蕩,內江江水激流勇進,對面的玉壘山矗立天前,魚嘴與玉壘山之間是內江,另一條為外江,是岷江的上流,排泄洪水。內江通過一個形如瓶頸的引水口,流入平原灌溉農田。洪水來時,流入內江過多的水就會漫過飛沙堰匯集江底淤積的泥沙。
面對這項浩大和巧妙的工程,我從內心感嘆道:都江堰真不愧是人類創造的奇跡,是人類歷史文化的偉大遺產。
通過這個文化游覽活動,我才體會到都江堰的重要性。有一位老師詳細地給我解釋:都江堰日日夜夜灌溉著千萬畝農田,預防洪澇災害,在一個廣大的區域里,確保風調雨順、豐衣足食,使四川獲得“天府之國”的美譽,也為中國當年的抗戰提供了一個穩固殷實的大后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確給四川人民帶來實惠和福祉。
在都江堰游覽的時候,我拍了很多風景照片,回去就給朋友們分享。讓大家了解都江堰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凝聚著古人的聰明才智,是古代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