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羅

東臺這個城市,可能對很多外國人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地方。得到了參加這次活動的機會,我心里就產生了某種期待感。平時,我們留學生(特別是研究生)幾乎沒有與其他學校的同學們交流的機會。可這次活動是專為在滬高校的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安排的,就是說,參加者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所以,一想到能認識很多其他學校的同學們,還能到我沒去過的城市參觀,我覺得很榮幸、很自豪、很開心,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參觀城市規劃館及文博園,我們了解了東臺市的歷史及未來規劃。如今,東臺市十分重視其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主要以注重環保的工業、科學化的農業為主。這樣的城市規劃,是他們向歐洲國家積極學習的結果,將其城市模型直接引進,特別是荷蘭。當初,東臺在我眼中只是一個很陌生的小城市,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實際參觀以后,東臺令我刮目相看。
在西溪古城和甘巷村,東臺市政府為我們準備了好多精彩的表演。那天下著雨,有點冷,可表演的人們冒著雨仍在熱情地表演,很感謝他們。我們親身體驗了東臺的文化傳統,如發繡、釀酒、煮鹽、豆漿制作、二胡演奏、磨坊和書院等。這樣的體驗,對于生活在“大城市”上海的我們,真的很有意義。
我們還參觀了東臺的企業捷士通科技。對學文科的學生而言,參觀企業是一種充滿好奇的活動。捷士通科技是江蘇省核心科技企業之一。因為我家的家族企業就是設計工場自動化設備的,所以在這里我看到了很熟悉的場景。當時,我弟弟還發給我他自己設計的機械圖案和樣品,我也把在捷士通科技拍的照片發給我弟弟看,他一看就知道那些是生產通信機器的設備,有普通的,也有很尖端的,和韓國的企業有相似之處。我雖然不太懂機器、機械什么的,但學到了很多東西,知道了中國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有的方面已超過韓國、日本的企業,真讓人佩服。
我老家在韓國的安山。安山與東臺一樣,是由政府來規劃的新城市。安山也是歷史悠久的城市,以前以鹽田煮鹽、漁業、農業為主,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韓國政府將安山規劃為首都圈中工業化的新城市,建設了很大的工業園區,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造田工程。所以我在參觀條子泥觀潮區的時候,特有感慨。
在三倉農業示范區,我們品嘗了那里生產的蔬菜,都格外好吃,特別是西紅柿。之前我聽說過在包含鹽分的土壤中產的西紅柿味道、口感、營養和功效最佳。在韓國,最有名的是釜山、金海一帶生產的大渚西紅柿,那里就有西紅柿嘉年華。東臺的環境也適于生產西紅柿。一位老師問我韓國的情況,我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我的想法:這里的蔬菜生產企業可以和韓國或者日本生產即時食品的企業合作。韓國能生產農產品的土地有限,有些蔬菜要從中國進口,但大都是從山東進口,其實在地理位置上,江蘇也很靠近韓國。老師很贊同我的想法,我很開心。跟別人溝通、交流的妙味,就是這個吧。(作者系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