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C 收稿日期:2015-12-23
一個科學完整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是應當遵循詞匯、段落、語篇的順序來進行的??梢?,語篇教學在整個英語學習當中是處于一個相對高階的位置的,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自然也更高一些。同語篇教學聯系最為緊密的英語能力就是閱讀能力,其能力高低關系到學生能否準確把握語篇含義,對其進行完整、深入的理解。因此,想要實現成功的語篇教學,對于閱讀能力的關注勢在必行。
一、創編教材,呈現靈活多變的閱讀教學氛圍
一談到英語閱讀,很多學生眼前所浮現出的就是抱著課本埋頭苦讀的畫面,對于閱讀教學自然也就提不起興趣。實際上,閱讀教學并不需要局限于這種刻板的形式,它完全可以以靈活多變的方式予以呈現。為了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對教材內容進行一些巧妙創編,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
例如,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單元中,出現了很多關于水果名稱的新單詞,這也成為決定學生對本單元閱讀材料理解效果的關鍵因素。于是,筆者對本單元的課文內容進行了重新創編,將其以填空的方式予以呈現。如“Mike、Lucy and Tom want to make a fruit salad together. Mike has a (菠蘿) and Lucy has an (橙子).But Tom likes(香蕉)better.”通過這樣的重新創編,學生既完成了英語語篇的閱讀訓練,還對本單元出現的重點詞匯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關注與鞏固。
所謂創編教材,并不是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多么大的改動,而是只要將既有的教材內容根據閱讀教學的需要進行巧妙整合。這種整合可以是對知識內容呈現方式的調整,也可以是對其呈現順序的重新排列。這樣的創編活動,在保證教學內容無偏差的基礎上,大大靈活了閱讀教學的開展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圖片,呈現難度適宜的閱讀教學
很多小學生之所以感到進行英語閱讀訓練的困難較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的英語知識基礎還不夠扎實。為了化解知識能力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教師就需要找到一些合理的方式來降低閱讀教學的難度,讓學生能夠在易于接受的難度范圍之內完成應有的閱讀能力訓練。
例如,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單元中,學生對于課文內容進行了閱讀,并出現了一些理解上的難點,主要集中于對“chat on the Internet”“fly a kite”“go to the cinema”“have a picnic”等詞組含義的理解上。筆者并沒有直接將這些內容的中文含義告知學生,并要求其死記硬背,而是為每個重點詞組都搭配以一幅生動的圖片予以解釋。如對于“chat on the Internet”一詞,圖片內容即為一個小男孩坐在電腦前面,雙手敲擊鍵盤的樣子。在該圖片的幫助之下,學生便很容易從直觀上理解詞組含義。與單純的文字相比,圖片也可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對于小學生來講,想要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僅靠知識理論層面的解釋是遠遠不足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更容易接受一些直觀方式的呈現。因此,筆者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經常會搭配與閱讀材料內容相關的圖片。在相關圖片的幫助之下,學生能夠對閱讀內容進行宏觀把握,閱讀難度自然也就隨之降低了。
三、挖掘生活,呈現貼近實際的閱讀教學
讓英語閱讀能夠學以致用,也是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當學生得以從閱讀活動當中看到自己的實際生活時,他們對閱讀的積極性會顯著增強,閱讀行為也會由被動轉為主動,有效閱讀的進行也就不是難題了。
例如,在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單元中,Story time版塊中的內容是由幾段閱讀材料構成的。為了能讓學生們更為有效地對其展開閱讀,筆者先從實際出發,帶領學生回顧了身邊出現的各種環保宣傳,并重點關注了節約水資源、節約能源、保護植物與減少白色污染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再閱讀教材中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和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等內容,教學效率明顯高了很多。
英語是用于實際交流的語言,從實際生活當中發掘它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自然是很容易的。
的確,對于小學生來講,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剛剛接觸英語知識不久的學生來講,對于一個語篇進行閱讀是存在一定難度的。然而,這又是英語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能力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去實現目標。小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心理特點等因素,決定了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是具有其特點的。簡單來說,其特點就是靈活多變、難度合宜、貼近實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英語課堂,并在歡樂當中享受學習,實現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