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冒(河北體育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00)
?
河北省競技籃球項目后備人才培養研究①
程旭冒
(河北體育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00)
摘 要:對競技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我國籃球人才質量,保證能夠為我國籃球隊輸出高水平的后備人才。近幾年河北省在籃球后備人才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回報。但是就目前來看,競技籃球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及不足。該文通過對河北省11個市(縣)進行了調查,找出現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最終得出,該省若要擴展籃球后備人才培養事業,還需要從教育體系、教育方法、人才吸引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籃球 競技 后備 人才
我國籃球事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十分迅速,不少籃球運動員已經打入國際賽事,為我國籃球事業的發展增添輝煌。然而,分析籃球運動員后備人才,其競技水平與文化素質均有待提高,很難推動我國籃球事業的發展[1]。以河北省為代表的我國籃球人才輸出場所多數為業余體校,在體校的訓練與教學中,會出現體育訓練與文化課程教學相沖突現象,學生在掌握籃球技術的同時很難分心考慮文化課程,導致不少籃球運動員的文化知識低下。因此,對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研究對推動籃球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1 河北省競技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
1.1 傳統獨立培養模式
傳統的獨立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通過傳統的培養模式為我國國家隊輸送了大量的籃球人才,并且經過多年來的歷練,該培養模式已經形成了一種完整體系[2]。但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籃球運動員僅依靠高超的籃球技術無法在社會上立足,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也為運動員的退役、科教訓練、運動員的文化素養等方面帶來了問題。所以,這種傳統的培養模式急需改革。
1.2 先成名后上學的培養模式
體校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運動員成績,部分采取的是全日制籃球訓練模式,不少運動員沒有上過文化課,直接進入青年隊、一線隊、職業俱樂部,最終進入國家隊,退役或淘汰后掛名高校[3]。這種培養模式的形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但同時也抹殺了運動員學習文化知識的機會。雖然運動員退役或淘汰后會掛名高校,但這種有形無實的“大學生”實際上卻很少正式的接受教育,目的是拿著籃球競技水平來換取大學文憑。
1.3 籃球人才訓練計劃
該次問卷調查設定1 000份問卷,回收9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8%,以下內容均針對978份有效問卷進行計算。通過該次調查,該省體校籃球訓練計劃如圖1所示。
從圖2來看,該省11個市縣體校在執行籃球訓練計劃中,多年訓練占14%,學年訓練占29%,周訓練占17%,課時訓練占40%。從數據上來看,針對籃球運動員制定的訓練方法以短期訓練為主,意為能夠盡快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但這種訓練方法并不能保證訓練的持久性,體校籃球運動員是為國家輸出籃球后備人才的重點單位,所以還需要將訓練方式優化,為運動員建立梯隊模式,定向培養籃球運動員,提高籃球運動員的技能水平。

圖1 傳統獨立籃球人才培養模式

圖2 體校籃球訓練計劃
2.1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競技體育發展的速度較快,社會對競技籃球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在人才培養方面就出現了問題。“體教結合”是種很好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在“體教結合”模式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奠定體教結合實施理論基礎。體教結合的根本目標就是要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籃球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既能保證
籃球人才的體育訓練,又能夠保證籃球運動員的文化知識水平,進而提高運動員的全面素質發展。其次,教育系統要為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設定招生策略,對其進行學籍管理。
2.2 完善文化教育體系
首先,要注重培養人才指導思想的轉變。由于體教體質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即使在現階段的改革深化中也難免會出現各種曲折和困難。在業余體校的教育中要設定培養高素質運動員的長遠目標,科學的設定各類運動員達到的標準,包括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同等層次的運動員必須達到一定訓練程度和文化成績的雙重標準。另一方面,在教學方法上要加強對運動員的啟發和引導,提高運動員的文化水平,對學習成績差的運動員進行課后輔導,盡可能的將所有運動員的學習水平均衡到基本要求。在教練員方面,需要與文化課程教師有效配合,做好文化與體育訓練的雙重教學,從而優化文化教育體系。
2.3 加強后備人才訓練
通過該次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在訓練的時間安排上為:每周至少訓練12次,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3小時。這種高密度的訓練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運動員的籃球競技能力,但也難免會對運動員產生心里厭倦,從而對訓練喪失興趣。從這方面來看,如果借鑒歐美國家的籃球訓練方法:每周訓練5次,每次2~2.5小時,比賽當天訓練不超過1小時。在訓練設定中,5~9月均不允許學生參加有組織的訓練,并且訓練員不可跟隨4人以上的隊伍對其進行指導。在這種強制性規定下,運動員會十分珍惜每年10月份~次年4月份的訓練機會,保證了訓練的熱情和積極性。訓練員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針對訓練內容和方法進行準備,提高了訓練效率。我國針對此方法的借鑒還需要指定成符合我國籃球運動員素質的訓練方法,可以適當調整每周訓練次數,不宜過多,也可以設定某個月份的集中訓練,讓學生們有足夠的興趣和積極性參加訓練,提高訓練效率。
2.4 提升退役隊員社會就業率
我國應該針對退役運動員進行有效地就業指導,大力推行以就業為主導的教育模式,體育相關部門要主動與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訂單式”“定向式”以及“定崗式”培訓方式均能夠有效提高退役運動員的就業率,擴大體育事業單位的用人名額,重點招聘具有一定技能的運動員,并做好崗前培訓、崗后指導工作。相關部門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全國的籃球運動員管理信息平臺,達成信息共享、資源共享、高效兼容的目的,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崗位信息。
綜上所述,針對調查中的籃球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措施。但就解決措施而言,雖然還有些地方不夠成熟,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實施,但也為該省競技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提出了參考標準,望能夠提高該省籃球后備人才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曾成,劉安清,張勛,等.從第15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看中國男籃的現狀與努力方向[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3): 151-153.
[2]張丹.我國競技籃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
[3]池建.美國大學競技體育管理[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程旭冒(1972,1—),男,漢族,河北省衡水人,研究生,講師,河北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課題來源:①河北省體育局體育科技研究項目,課題名稱:河北省競技籃球項目后備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編號:2014101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110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b)-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