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嵐
影響健美形象的因素除了年齡、飲食、睡眠、鍛煉、情緒、疾病等外,某些藥物也會損及人的形象,在治療中若發現這種現象應及時向醫生反映,在醫生指導下減量、停用或更換其他藥物。但有時因治療需要,可能不得已仍需繼續用藥一段時間,如抗癌藥,此時應有主次之分。
藥物與形體:若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強的松)、潑尼松龍(強的松龍)等,能促使大量脂肪堆積于面、頸、背部,形成“滿月臉”“水牛背”,而四肢肌肉卻出現萎縮,皮膚及皮下組織變薄,還會發生水腫、骨質疏松等,使形體不勻稱、不協調。
藥物與乳房:女性若長期應用雄激素藥物治療,如丙睪酮、苯乙酸睪酮、環戊酸睪酮、苯丙酸諾龍、癸酸南諾龍、司坦唑醇(康力龍)、羥甲烯龍(康復龍)等,均可使乳腺不發達、乳房松弛,失去胸部應有的美感,但停藥后皆可逐漸恢復正常。反之,男性若長期使用雌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異煙肼、利血平、氯丙嗪、可樂定、維拉帕米、美西律、胺碘酮、螺內酯(安體舒通)、酮康唑等治療,可致乳腺過度發達,而使乳房變大,影響形體美。
藥物與毛發:降血壓藥如米諾地爾(長壓定、敏樂啶)、二氮嗪(降壓嗪),利尿藥(如螺內酯)會導致多毛。利尿藥(如乙酰唑胺)可使下肢及背部長出黑毛。抗精神病藥如硫利達嗪(甲硫達嗪)可使臉部、胸部、腹部逐漸長出黑毛。抗癲癇如苯妥英鈉,通常使用2~3個月后,先在四肢發生多毛癥,以后面部及軀干也出現同樣情況。中藥提取物,如補骨脂素,也會產生多毛癥。最為突出的是,少女與絕經期婦女應用甲睪酮、丙酸睪酮、苯乙酸睪酮治療,很容易發生多毛癥。至于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諾龍、去氫甲睪酮(大力補)以及其他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龍松、潑龍松龍、曲安西龍(去炎松)、地塞米松(氟美松)、倍他米松、促腎上腺皮質素等,同樣會產生多毛癥。若濫用曲安奈德軟膏,在面部、頸部、四肢連搽1個月以上,也會使毛發變長、變黑、變粗。
與多毛癥相反,某些抗癌藥,如多柔比星、長春堿、羥喜樹堿、環磷酰胺、異環磷酰胺、司莫司汀、氟尿嘧啶、尿嘧啶氮芥、阿糖胞苷、放線菌素D、絲裂霉素,約用3~4個星期后易出現脫發。維生素A使用過量,也可導致頭發、眉毛及全身毛發脫落,但停藥后會再生新發。也有使毛發色素異常者,如常服含朱砂的中成藥,可導致頭發變紅,腋毛、陰毛變黃。
藥物與五官:有的藥物易引起眼皮下垂,如氯喹、副醛、胍乙啶、青霉胺、溴芐胺以及苯妥英鈉等。濫用四環素、氯霉素或磺胺嘧啶等,可導致黑舌苔、黑毛苔。常用氯丙嗪、丙米嗪等,可發生鵝口瘡。8歲前兒童服用四環素類藥物,可使牙齒變成黃色。成人用胺碘酮可使齒緣處變成鉛黑色。而用氯喹、呋塞米(速尿)、奎尼丁等,可招致皰瘡樣牙齦炎。
藥物與皮膚:應用某些藥物會引起過敏性藥疹,如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氯霉素、氯丙嗪、異煙肼、保泰松、磺胺類、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苯巴比妥、肼苯達嗪。中成藥六神丸、云南白藥、牛黃解毒片等,可使皮膚出現風疹塊、固定性紅斑、結節性紅斑、多形性紅斑、狼瘡性紅斑、全身剝脫性皮炎、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等。另外,服用氯喹、氯丙嗪、金剛烷胺等,會使皮膚呈現暫時或長久的黃色、黃褐色、棕褐色、青灰色等色素沉著。使用胺碘酮的病人,有20%以上可能出現角膜色素沉著。較多抗癌藥,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平陽霉素等也可引起皮膚色素沉著。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女性應禁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妝品豐滿乳房,否則易發生多種不良反應。對于服心得安治療心律失常、心絞痛及高血壓的病人,在整容時切忌使用腎上腺素加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它們的藥理作用相反,容易引起蓄積中毒,應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