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筷子是大多數東方國家必備的傳統用餐工具。筷子雖然只是兩根長度相等的棍子,但在健康的飲食行為中扮演的是極為重要的角色,不能輕易舍棄。
協調動作能力 筷子的操作能發展手眼協調能力,改善飲食行為和高層次精細動作技能的兩大功能。不少研究證實,經常使用筷子,不僅可以幫助兒童學習寫字,并且可以改善記憶力和專注力。家長不要因為怕孩子在學習使用筷子的過程中,需要額外的清理工作,從而抹煞了孩子發展精細運動作的技能和良好協調的機會。對每個年齡層的人而言,筷子的使用不僅可以吃得更健康,而且可以擁有反應敏捷的雙手及快速的神經傳導。
控制進食速度 胖人大都有進食速度太快的傾向,現代人進餐時間過短,速度過快,會在無形中攝取過量。使用筷子吃飯的速度會比用湯匙或叉子來得慢,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來選擇食物和緩慢進食的速度,讓生理系統告訴自己是否已經吃夠,以避免多余熱量的攝入,且享受食物的美味 。
重視材質選擇 中國式筷子長25厘米左右,多使用木材、塑膠、骨和金屬為材料,且末端為平面矩形。為了安全,純木質的筷子必須定期消毒、烘干,若有黑斑點出現,那表示已經有霉菌在木材上滋長,必須丟棄。應避免使用烤漆筷子食用溫度高的食物。不銹鋼的材質沒有霉菌滋長的顧慮,但質地不好的不銹鋼有重金屬鉻和鎳污染的問題,所以必須選用品質好的。現代人外食機會極高,筷子的安全度和衛生更不可忽視,尤其是小吃店或快餐的一次性使用的免洗筷子,在貯存過程中為了防菌,其處理方式的安全度極差,甚至含有毒物質。外食時不妨為自己或孩子隨身攜帶質量好的筷子,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