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蘭
據載,宋朝仁宗皇帝時常感到胸口有憋悶不適,疼痛劇烈,御醫許希聲稱針灸可治愈此病。施針后果然治愈了宋仁宗的胸悶、胸痛。
以現代醫學觀點分析,宋仁宗時常珍饈美酒,加之多食少動,使其脂質代謝極易紊亂。由宋仁宗胸口時常憋悶不舒、疼痛劇烈可推斷出,仁宗患有“真心痛”,即現代醫學所稱的“冠心病”或“心絞痛”。其實,許希施針之處是心臟附近的膻中穴、巨闕穴、神封穴三處穴位,以達到去瘀通絡、消除病痛的目的。現將三個穴位的部位、功效及按摩方法介紹如下,以助老年人祛病養生。
膻中穴 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線上,與第4、5根肋骨交界的地方,兩乳頭正中間。按摩時以右手指面或指節按壓膻中穴,先按順時針方向輕揉按摩100下,再按逆時針方向輕揉按摩100下,或用拳頭叩擊此穴2~3分鐘。
功效解讀 膻中穴又為“氣會”,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若“生氣”或氣不順時,胸口會憋悶、疼痛,就是因為此時氣血運行不暢、氣血瘀滯而引起心臟供血不足所致。按揉或叩擊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對胸悶、胸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巨闕穴 此穴位于心窩中央的穴位,距離胸骨下端約2指下方處。按摩時可正坐或仰臥,用中指指腹用力按揉此穴位,有刺痛的感覺,每次大約按揉2~3分鐘。
功效解讀 “巨”指心之臟,“闕”指宮城、宮門等的天子(受人尊敬的)住所。巨闕的穴位名稱表示存有心之臟,能觀察心之狀態,掌管循環系統疾病之重要場所。按摩此穴位,有寬胸調氣的作用,對心臟疾病引起的心悸、胸悶、心痛有良好的效果。
神封穴 此穴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按摩時兩手四指并攏,掌心朝內,此時中指所在的部位就是神封穴,輕輕按摩,一按一放,持續2~3分鐘。
功效解讀 神封穴的“神”指神佛、心靈之意,“封”為封、閉、包之意。即表示封閉心臟疾病之源的邪氣,或封閉心之疾病之意。此穴位具有理氣化瘀、升清降濁、鎮靜止痛之功,特別是對胸中憋悶、胸脅刺痛有立竿見影之效。
摘自《家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