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古有《春秋》《資治通鑒》等編年體史書,而今,我家也有了“編年史”——《風云往憶》。此書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我八十有二的老媽。
老媽出身于名門閨秀,祖父一代曾是顯赫高官,自從“下嫁”父親后,母親便放下大家閨秀的“范兒”,與農民出身的父親過起了吃糠咽菜、春種秋收的農家生活。因為從小讀過書,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老媽自成家后,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這些年來,老媽一手操持家務,一手寫日記,至今已寫了生活日記30多本。
進入晚年后,老媽突然萌發了整理日記的念頭。此舉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贊成,家里迅速成立了以老媽為首的“日記整理委員會”,并制定出了具體的工作日程:將老媽多年的日記,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出來,每頁日記內容由老媽回憶填充、拓展,力求事件記得豐滿全面,語言平實流暢,敘事生動翔實。要知道,這不單單是老媽的個人日記,還是我家的“發展史”呢!待日記全部整理完畢后,再編印成書。老媽還給日記取名為《風云往憶》。
《風云往憶》工程量浩大,因此家人不得不全員上陣,各司其職。老媽每天逐頁翻閱過往日記,逐日回憶當時發生的事件。家人擔心老媽累著,便采取了老媽口述、家人執筆的方法幫忙整理。
一件件往事在老媽和家人的眼前“曬幸福”般逐一展現開來,那里面既有老媽和父親的甜蜜愛情軼事(這可是老媽從未向我們透露過的“獨家揭秘”),也有家人為追求幸福生活而付出的種種艱辛,如“1992年5月2日,家里買了10只小兔,預計半年后賣出,能賺40塊錢,可以給小三(指我)買個新書包了……”,更有家人點點滴滴的成就,如“1999年9月3日,小三當選班長,并在開學典禮上表態發言。”“老錢(指我父親)被村里推選為村路維修工程監督員,這是全家第一個‘官兒。”家人在整理日記過程中,一邊感慨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一邊體味著世事的風云變幻、酸甜苦辣,大家的內心深處一次次地被震撼著、感動著。
老媽雖然年事已高,可回憶起往事來,卻是記憶力驚人!家人只要說出某年某日的某件事來,老媽便能如數家珍般地講起當時的情形和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如1975年村里迎來第一批城市“知青”,1981年11月生產隊解體,1982年春分田到戶,等等,老媽都用激昂的語調、翔實的敘述,為家人描繪出一幅幅社會發展的“連續劇”。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的發展,從一個側面詮釋和記錄了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繁榮!從這個意義上,《風云往憶》的整理與出版有著不小意義。
一晃《風云往憶》已整理70多萬字了,足夠出個“上下冊”了。最近,大哥一直在聯系出版事宜,而老媽則戴著老花鏡,一遍遍逐字逐句地校對著書稿。老媽說:“不僅要為自己、為家庭負責,更要為社會、為歷史負責!”
預祝老媽的“編年史”早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