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大志 (遼寧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遼寧沈陽 110122)
?
大興風力發電項目使用林地的生態損益分析
焦大志(遼寧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遼寧沈陽 110122)
摘要介紹了大興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概況,分析了建設的必要性,該項目的使用林地情況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討論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風力發電;使用林地;生態損益
Analysis of Ecological Profit and Loss in Daxing Wind Power Project to Use Forest Land
JIAO Da-zhi
(Liaoning Provincial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axing wind power project was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project was analyzed, as well as forest land utilization and effect on eco-environment. The soci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the interaction was discussed.
Key wordsWind power generation; Using forest land; Ecological profit and loss
風力發電是把風的動能轉化為電能,不耗煤、不耗水、無“三廢”排放,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1-2]。風力發電建設周期短、建設規模靈活,是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新能源項目,目前國家已將新能源的開發提升到了戰略高度,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等將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重點。近年來,關于新能源的研究成果較多,2002年韓繼成[3]研究了風力發電對減少CO2、SO2和TPS排放的貢獻以及在大西北開發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發展風力發電的建議; 2015年楊森[4]在分析阜新風力發電項目占用征收林地現狀的基礎上,研究了風電場建設對森林環境的影響;2016年焦大志[5]研究了遼寧省建平縣哈拉道口風力發電項目建設對當地森林資源、生物多樣性、生態效能、環境質量及景觀風貌的影響,綜合分析了建平縣建設風力發電項目使用林地的可行性。大興風電場位于遼寧昌圖縣老城鎮、頭道鎮和太平鄉,具有良好的風能資源,交通及安裝條件優越。該風電場所在地區風能大多集中在春冬兩季,風力發電可以與火電、水電互補起到年調峰的作用,因此具備實施大興風力發電項目的條件。筆者通過分析大興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特點、效益及其使用林地對森林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了使用林地的生態損益,旨在為林業管理部門對項目的審核審批提供參考依據。
1項目概況
大興風電場地理坐標為123°51′19″~123°56′38″ E,42°48′15″~42°51′14″ N,地貌屬剝蝕緩丘區,地形開闊、地勢起伏不大,從微地貌形態上看,場區以堆積地貌為主,場址區內地面海拔高度為120~160 m。項目總投資45 494.58萬元,由華能鐵嶺大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出資。華能鐵嶺大興風電場項目裝機容量為49.5 MW,共安裝30臺單機容量為1 650 kW的風電機組。風電場內配套建設1座220 kV升壓變電站,再通過1回220 kV送電線路接到太平風電場送入昌北220 kV開關站的220 kV線路上。風電機組和箱式變電站之間采用一機一變單元接線方式。該風電場內采用35 kV集電線路,以“架空線為主,地埋電纜為輔”的敷設方式建設。大興風力發電項目流程見圖1。

圖1 大興風力發電項目輸電流程Fig.1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Daxing wind power project
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1符合我國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和方向[6]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消費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69%,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和比較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帶來了環境和社會問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為限制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實現“十二五”規劃節能減排的目標,要求減少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鼓勵開發建設和使用可再生能源。
風能作為一種潔凈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用于風力發電不耗煤、不耗水、無“三廢”排放,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風力發電建設周期短、建設規模靈活,是一項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新能源項目。大興風電場的開發建設,既符合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又逢國家鼓勵風電發展的良好契機,有利于調整電網結構。
2.2能夠帶動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昌圖縣的經濟和社會事業雖然有較大發展,但是受交通、能源等客觀條件的制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同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須改變以往依賴農業資源開發利用的單一經濟結構,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充分利用風力、水力、礦產、旅游、野生植物、農副產品等潛在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經濟效益。
充分利用昌圖縣清潔、豐富的風能資源,把風能資源的開發建設作為今后經濟發展的產業之一,以電力發展帶動農業生產及礦產資源開發,促進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農村經濟及各項事業的發展,擺脫地區經濟落后的局面。
大興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還可以充分發揮遼寧省技術密集、制造技術先進、消化吸收能力強等優勢,通過引進國外風力發電機制造生產廠家的制造技術,采取合資、獨資等不同方式吸收先進的風力發電機的生產技術,逐步形成遼寧省風力發電制造產業。這不僅能夠降低今后風力發電場的工程建設投資,還對調整地區產業結構,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促進風力發電機制造業的發展,形成國產風力發電機系列化,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3加快能源電力結構調整,保障沈陽及遼寧中部地區電力供應的需要東北能源結構以煤電為主,水資源貧乏,能源結構單一,每年耗用大量燃煤產生的CO2、SO2等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環境污染。除水電外,相對于其他再生能源,風電開發已日趨成熟,昌圖地區已有數家風電場,因此風力發電的大力發展,將有效改善遼寧地區電源結構,有利于增加再生能源比例,為遼寧省電力行業科學健康、和諧有序的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在今后的電網電源建設中,逐步改變單一的煤電電源結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優化電網電源結構勢在必行。沈陽及遼寧中部地區電力日趨緊張,且“十二五”期間鐵嶺和沈陽地區在無新的常規電源接入220 kV電網的情況下建設大興風力發電項目,開發利用可再生的風能資源及提供新的電源可成為遼寧省能源消耗的有益補充。
2.4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的需要隨著化石資源(石油、煤炭)的大量開發,不可再生資源保有儲量越來越少,同時環境問題越發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0%。利用風能發電符合國家環保、節能政策,可有效減少常規能源尤其是煤炭資源的消耗,替代并節約化石燃料能源,減排溫室氣體量和其他污染物。
3擬使用林地的基本情況及對森林生態環境的影響
3.1基本情況擬使用林地涉及昌圖縣老城鎮的大臺村、興隆村、長山村,太平鄉的豐勝村,頭道鎮的朝陽村、二龍村和新團結村,共計3個鄉鎮7個行政村。擬使用林地總面積4.952 5 hm2,采伐林木2 012株,活立木蓄積338.1 m3,其中,國家公益林地面積1.392 9 hm2,蓄積78.5 m3,林木544株;地方公益林地面積2.975 5 hm2,蓄積241.1 m3,林木1 410株;商品林地面積0.584 1 hm2,蓄積18.5 m3,林木58株。
按林地類型劃分,防護林地面積3.126 7 hm2,蓄積316.5 m3;用材林地面積0.283 1 hm2,蓄積18.5 m3;其他林地面積1.542 7 hm2,蓄積3.1 m3。按地類劃分,喬木林地面積3.409 8 hm2,疏林地面積0.013 5 hm2,未成林地面積0.121 6 hm2,宜林地面積1.407 6 hm2。按林地權屬劃分,集體林地面積4.924 3 hm2,國有林地面積0.028 2 hm2。按擬使用林地用途劃分,場區道路擬使用林地0.586 1 hm2,立木蓄積57.8 m3;35 kV架空線路線桿基礎擬使用林地0.001 0 hm2,無蓄積;35 kV架空線路廊下擬使用林地4.216 4 hm2,立木蓄積274.3 m3;風機安裝平臺擬使用林地0.149 0 hm2,立木蓄積6.0 m3。
擬使用林地中林分情況:按起源劃分,項目使用林地全部為人工林,面積3.409 8 hm2,蓄積335.0 m3。按齡組劃分,幼齡林面積0.151 6 hm2,蓄積0.1 m3;中齡林面積1.319 0 hm2,蓄積116.1 m3;近熟林面積0.066 2 hm2,蓄積9.4 m3;成熟林面積0.158 4 hm2,蓄積18.7 m3;過熟林面積1.714 6 hm2,蓄積190.7 m3。按優勢樹種劃分,楊樹面積2.928 8 hm2,蓄積280.6 m3;榆樹面積0.372 6 hm2,蓄積38.9 m3;柳樹面積0.108 4 hm2,蓄積15.5 m3。
經調查,擬使用林地范圍內未發現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集中的繁殖地和棲息地,只有少量野兔、鼠類等小型動物,動物種群單一。植被均為省內常見植被,不涉及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也未發現古樹名木等珍貴樹木。
3.2對森林生態環境的影響
3.2.1對森林資源的影響。大興風力發電項目建設首先是對項目區內森林資源的直接破壞,導致森林資源的數量減少。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會降低周圍林木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林木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對揚塵的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森林環境的影響。
3.2.2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項目施工過程中,因噪聲和頻繁的人為活動,致使部分野生動物發生小尺度遷移,在遷移過程中遇到天敵的機率變大,但隨著工程的結束,臨時占地恢復原地類,部分野生動物回到原棲息地,對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的影響較小。
由于該項目是風力發電項目,運營期間會對留鳥和遷徙鳥類造成一定影響。對留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風機的運轉噪聲會對其產生驅趕和驚擾,影響附近鳥類的覓食和繁殖。鳥類適應環境的能力強,一般鳥類都具有良好的視力,很容易發現并躲避障礙物。因此,運營期間對區內留鳥個體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脅很小,也不會對其生活習性造成太大影響。大多數情況下,鳥類遷徙飛行高度在200 m以上,且多是沿山脈和水系遷徙,該項目所處地區并非鳥類遷徙主通道,因此項目建設對遷徙鳥類的影響很小,只有在遭遇惡劣天氣鳥類降低飛行高度時,風機的運轉可能會對鳥類造成飛行障礙,對遷徙鳥類產生一定影響。
3.2.3對森林生態防護效能的影響。項目建設直接導致森林環境的破壞,森林群體數量減少,從而削弱了森林的涵養水源效能,降低了森林的水土保持效能,影響防風固沙、凈化空氣及降低噪聲污染效能;施工期間排放的粉塵污染物直接影響周邊森林的生長,間接影響森林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效能;施工中會造成土壤裸露,降雨導致水土流失,流入河中的泥沙會影響近水水質、堵塞河道,通過合理的環保措施,對生態效能的影響將會降到很低。
3.2.4對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結構完整性的影響。該項目所征收占用的林地被切割后,其斑塊數量并未隨著生態系統被切割而增加,各地類斑塊未發生大變化,也就是說,對該區域生態環境起控制作用的組分未變動,生態環境的異質性未發生大的改變,通過項目建設的環保措施及森林生態系統的調節,工程影響區的生態功能將會得到恢復。因此,該項目不會對項目區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結構完整性產生影響,但是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需注意對生態系統的保護,使受到影響的生態系統盡快得到恢復。
3.2.5對生態安全的影響。 外來物種的入侵可導致生境片段化,當種群被分割成小種群后,種群的雜合度和等位基因多樣性迅速降低,使遺傳多樣性喪失。隨著生境片段化,殘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種分割、包圍和滲透,使該地區生物種群進一步破碎化,從而影響該區域的生態安全。此外,風電場修建可能引入外來物種,因此,應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外來物種入侵。
4項目效益
4.1經濟效益大興風力發電項目財務計算期為21年,建設期1年,運行期20年。經營期上網電價按照0.610 0元/(kW·h)(含增值稅)測算,總投資收益率可達到5.74%,項目資本金凈利潤率可達到9.07%。項目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為9.50%,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為9.70%,收益較好。可見,該項目發展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
4.2社會效益風能是一種潔凈、可再生的一次能源,風力發電是一種不消耗礦物質能源、環境影響小、建設周期短、建設規模靈活,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能源建設項目。鐵嶺地區風能資源豐富,風力發電在該地區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同時該項目的建設對于拉動地方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風力發電在我國許多地區有了長足的進步[7]和發展,國內組裝或生產的風力發電機組也開始大量投入使用,但仍難以滿足我國風電發展的需求,因此應選擇適合昌圖地區風能資源特點和性能優良的風力發電機組的制造技術,在引進關鍵部件的基礎上,逐步實現風力發電機組的國產化,從而降低工程造價。
我國幅員遼闊,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在風力發電廣闊的發展前景下,風力發電機制造業市場需求量將逐年增大。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風力發電機組制造技術,加快我國風力發電機組制造國產化的步伐,對于加快國家機電行業產品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4.3生態效益該項目建設改變了區域地貌,美化了環境,既提供了電力,又節約了資源,還減少了環境污染,生態效益突出。利用風能發電,每年可為國家節約大量煤炭資源[8]、水資源和土地資源。華能鐵嶺大興風電場(49.5 MW)工程,年上網電量約97 168.5 MW·h,與目前燃煤火電廠相比,煤消耗量按標準煤342 g/(kW·h)計,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3.32萬t;純凈水消耗量按3.1 L/(kW·h)計,每年可節水30.12萬t。
利用風能發電,可減少大量污染物排放,與目前燃煤火電廠相比,煙塵排放量按0.718 g/(kW·h)計,可減少煙塵排放69.77 t/a;SO2排放量按5.744 g/(kW·h)計,可減少SO2排放558.14 t/a;NOX排放量按8.617 g/(kW·h)計,可減少NOX排放837.30 t/a;CO2排放量按789.980 g/(kW·h)計,可減少CO2排放7.68萬t/a;灰渣排放量按119.450 g/(kW·h)計,可減少灰渣排放1.16萬t/a。
4.4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相互關系一個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只有綜合考慮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遠期利益和近期利益,才能實現社會的良性發展、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
實踐證明,大興風力發電項目收益較好,可提供上網電量約97 168.5 MW·h,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3.32萬t,節水30.12萬t,同時,還能極大地節約建設火電廠所需要的永久征地和灰渣儲存所用的土地。
華能鐵嶺大興風電場的開發,不僅是遼寧能源供應的有效補充,而且作為綠色電能,有利于緩解遼寧電力工業的環境保護壓力,促進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對于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及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開發建設華能鐵嶺大興風電場是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落實風電機組本地化政策的具體體現,對于發展和推動我國風電機組的國產化水平具有現實意義。此外,隨著華能鐵嶺大興風電項目落戶昌圖縣,必將帶來大量工作崗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的工作就業機會,對緩解當地就業壓力的作用顯著。
風能屬清潔能源,利用風能發電,每年可減少大量污染物排放,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大興風力發電項目的實施,使森林的生態效能有所下降,但是當地政府在項目區域內營造更高質量的森林后,促進了森林生態防護效能的恢復。
5結語
大興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貫徹落實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有巨大的生態效益。盡管項目建設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工程建設只要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措施,對森林的破壞程度就會大大降低。此外,項目的建設將改善區域人民生活狀況,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在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相互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 徐克祥.淺談風力發電機組控制技術研究方法[J].中國科技博覽,2014(23):243.
[2] 李彥華,付長捷.在全國實行使用林地總量控制制度有關問題的探討[J].林業資源管理,2002,2002(1):16-18.
[3] 韓繼成. 發展風力發電保護環境[J].能源技術,2002,23(4):182-183.
[4] 楊森.阜新風電場項目征占用林地對森林生態環境的影響[J].林業科技情報,2015,47(2):63-65.
[5] 焦大志. 建平縣哈拉道口風力發電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分析[J].內蒙古林業調查規劃, 2016, 39(1): 3-4,29.
[6] 何祚庥,王亦楠.風力發電是我國能源和電力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現實選擇[J].上海電力,2005,20(1):8-18.
[7] 劉文強.對我國風電發展戰略及政策措施的思考[J].可再生能源,2003(5):1-4.
[8] 徐永模.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呼喚“資源憂患意識”[J].中國建材,2004(9):45.
中圖分類號S 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6-113-03
收稿日期2016-02-14
作者簡介焦大志(1983- ),男,吉林白城人,工程師,從事林業調查規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