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梅, 朱曉麗, 張 煜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0;.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
?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
郭穎梅1, 朱曉麗1, 張 煜2(1.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01)
摘要以26家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為樣本,根據2012~2014年的經營數據,構建具有高原農業特色的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測算各樣本企業競爭力指數,并予以分層排序。最后,綜合分析得到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的特點:整體競爭力水平偏低,企業之間發展極不均衡;企業盈利能力弱,農業產業弱質性凸顯;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滯后,市場影響力弱;科技創新能力弱,產品附加價值低;企業家人力資本匱乏,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不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績效低,農戶就業增收難。
關鍵詞高原特色;農業企業;企業競爭力;云南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nterprise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GUO Ying-mei1, ZHU Xiao-li1, Zhang Yu2
(School of Economic &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2.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With 26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in Yun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au agriculture.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each sample enterprise was measur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layer sorting was carried out. Finally, competitiveness 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nterprise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level was low;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as extremely unequal; evaluating profitability was weak; the weak link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was significant; the brand-based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lagged; the market power and sc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y were poor; the product added value was low;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was lacked; the modern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was imperfect; the interest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were low; and the farmers could hardly be employed or increase their income.
Key wordsPlateau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Yunnan Province
特色農業是指充分利用經濟區域各種區位優勢,在全國經濟地理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面向市場的有區域特色的農業[1]。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種植規模、產業基礎和市場影響日益擴張,產業集成優勢日益顯現[2]。高原特色農業企業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載體,截至2013年12月,云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 734個,實現銷售收入1 556億元。 2013年云南省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558家,實現銷售收入992億元。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是云南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在全國經濟地理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面向市場的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經濟戰略選擇。特色農業企業是構建新型高原特色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然而由于市場發育滯后、管理能力局限,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長期存在經營規模小、管理粗放、經營風險大、競爭力弱的“短板”。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營環境日趨復雜動態,農業產業特有的“弱質性”被放大,經營風險加劇,企業競爭力的識別、培育和提升作用日益凸顯。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競爭力的評價體系,對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予以評價,識別制約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探索培育與提升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的策略建議,具有現實而重要的意義。筆者根據對云南省26家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的調研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對這26家樣本企業的競爭力進行評價并排序,梳理得到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的特點,為更好地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提供參考。
1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1.1.1調研資料設計。筆者在文獻研究[3-5]和前期訪談的基礎上,編制《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調查問卷》,問卷由4個部分,共計241個問題組成。第一部分屬基本情況調查,收集樣本企業產權組織形式、產品單元、企業層級、農業產業化模式;第二部分調查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定性評價項目,采用單項選擇題形式收集企業戰略能力、組織結構設計和分工協作、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組織外向拓展能力、企業文化適應性、合理建議采納、員工滿意度等內容;第三部分調查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定量評價項目,采用表單形式收集樣本企業2012~2014年的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建設、技術開發、財務數據、農產品市場銷售、農產品生產、社會責任表現等數據資料;第四部分采用開放性提問方式征詢樣本企業對企業競爭力的補充說明。
1.1.2調研對象基本情況。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指在全國經濟地理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面向市場的有區域特色的農業,包括花卉、茶葉、咖啡、藥材、高原畜牧等行業。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于2015年1~3月向所資助的76家樣本企業施測,回收48家樣本企業的回收問卷,根據問卷的完整度、內部數據的一致性對回收問卷進行篩查,篩選出26家企業作為此次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的重點研究樣本。
選為重點研究的26家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產權組織形式以民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制為主,占樣本總數的90%以上;其中4家國家級龍頭企業、9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兩者合計占樣本總數的50%;從農產品類別分析,包括云藥、云花、云茶、云咖啡、食用菌、特色雞6大高原特色產品單元;在農業產業化模式中,采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戶利益結合方式比例最高,達樣本企業總數的76.38%。
1.2研究方法運用層次分析法對26家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的競爭力狀況進行研究。首先建立遞階層次結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各層次指標間的判斷矩陣,得出各項指標權重。根據各項指標權重,計算26家樣本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的競爭力,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分層排序,綜合分析得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的總體特點。
2結果與分析
2.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在文獻研究、企業調研、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確立了由6個二級指標、22個三級指標構成的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層次評價指標結構,見表1。

表1 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遞階層次結構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各級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判斷,以數值形式表現,并建立了準則層、指標層的判斷矩陣確定各層級指標權重。
2.1.1準則層指標權重。2015年4月,筆者編制了《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專家判斷矩陣調查問卷》,采用專家訪談及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6-7],征詢云南農業大學、云南財經大學共9名農業經濟及企業管理專家對各級指標的權重判斷,通過矩陣運算和一致性檢驗,得到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準則層、指標層的權重。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準則層判斷矩陣見表2。
表2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準則層判斷矩陣A-B
Table 2Judgment matrixA-Bin criteria layer of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nterprise in Yunnan Province

A-BB1B2B3B4B5B6WiB11.00001.49182.22552.22552.71834.05520.2979B20.67031.00001.49182.71833.32014.05520.2607B30.44930.67031.00001.49181.82212.22550.1581B40.44930.36790.67031.00002.22553.32010.1384B50.36790.30120.54880.44931.00001.82210.0868B60.24660.24660.44930.30120.54881.00000.0582
注: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19 9; 對總目標的權重為1.000 0。
Note: Consistency ratio of judgment matrix was 0.019 9; the weight of total target was 1.000 0.
2.1.2指標層指標權重。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判斷矩陣見表3~8 。

表3 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判斷矩陣B1-C
注: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34 7; 對總目標的權重為0.297 9。
Note: Consistency ratio of judgment matrix was 0.034 7; the weight of total target was 0.297 9.
表4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判斷矩陣B2-C
Table 4Judgment matrixB2-Cin index layer of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nterprise in Yunnan Province

B2-CC21C22C23C24WiC211.00002.71834.05524.95300.5299C220.36791.00002.22553.32010.2503C230.24660.44931.00002.71830.1444C240.20190.30120.36791.00000.0754
注: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35 9; 對總目標的權重為0.260 7。
Note: Consistency ratio of judgment matrix was 0.035 9; the weight of total target was 0.260 7.
表5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判斷矩陣B3-C
Table 5Judgment matrixB3-Cin index layer of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nterprise in Yunnan Province

B3-CC31C32C33WiC311.00002.71834.05520.6112C320.36791.00002.22550.2569C330.24660.44931.00000.1319
注: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17 1; 對總目標的權重為0.158 1。
Note: Consistency ratio of judgment matrix was 0.017 1; the weight of total target was 0.158 1.

表6 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判斷矩陣B4-C
注: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68 8; 對總目標的權重為0.138 4。
Note: Consistency ratio of judgment matrix was 0.068 8; the weight of total target was 0.138 4.

表7 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判斷矩陣B5-C
注: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07 5; 對總目標的權重為0.086 8。
Note: Consistency ratio of judgment matrix was 0.007 5; the weight of total target was 0.086 8.

表8 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層判斷矩陣B6-C
注: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38 6;對總目標的權重為0.058 2。
Note: Consistency ratio of judgment matrix was 0.038 6; the weight of total target was 0.058 2.
2.1.3構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遞階層次結構評價指標體系。在對專家意見修訂完善的基礎上,將各層次指標權重列入表1相應指標右側,形成完善的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遞階層次結構評價指標體系。
2.226家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競爭力評價及排序
2.2.1基于層次分析法的26家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競爭力評價結果。根據專家判斷矩陣推算出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權重,分別計算26家農業企業在財務運作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技術開發能力、生產能力、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能力、企業社會責任表現6項二級指標的指數得分,由6個二級指標的權重測算出26家樣本特色農業企業的競爭力綜合指數。
為方便對樣本企業各指標值進行比較,對26家高原特色樣本企業各競爭力單項指標指數及綜合競爭力指數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公式如下:

式中,x為最優值,流動比率為2,資產負債率為50%。
最終,26家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競爭力評價的各級指標指數及排序情況見表9。

表9 26家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競爭力評價各指標指數及排序
2.2.2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競爭力的分層排序。根據層次分析法對樣本企業競爭力綜合指數無量綱處理結果及排序,參考調研資料,把26家樣本企業競爭力分為Ⅰ、Ⅱ、Ⅲ、Ⅳ 4個等級,分別表示優等、良好、中等、待大幅提升4個層次,見表10。
3結論
基于層次分析法對云南高原特色樣本農業企業競爭力的評價結果,結合問卷調查與人員訪談獲取的定性與定量資料,梳理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企業競爭力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3.1整體競爭力水平偏低,企業之間發展極不均衡26家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競爭力的綜合指數均值為29.686 2。競爭力綜合指數在50以上的僅有2家企業,占樣本企業總數的5.88%;有3家企業競爭力綜合指數為40~50,占總樣本數的11.11%;有7家企業競爭力綜合指數在30~40之間,占樣本總數的25.93%;有11家企業競爭力綜合指數在20~30之間,占樣本總數的42.31%。26家樣本企業中,80.77%的企業競爭力綜合指數在40以下,企業競爭力整體水平偏低、發展不均衡,良莠不齊。
表1026家云南高原特色樣本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的綜合排序分層
Table 10Comprehensive sorting of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26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等級Comprehensiveevaluationgradeofenterprisecompetitiveness企業代碼Enterprisecode企業數量(家)NumberofenterprisesⅠ級(優等)GradeⅠB、F2Ⅱ級(良好)GradeⅡJ、I、Q3Ⅲ級(中等)GradeⅢW、G、V、D、E、Y、A7Ⅳ級(待大幅提升)GradeⅣT、U、Z、R、S、H、K、N、C、L、P、X、M、O14
3.2企業盈利能力弱,農業產業弱質性凸顯農業企業由于生產周期長,農產品特有的“蛛網模型”影響農產品的供需平衡[8],農業產業資產回報率普遍偏低,重點調研的26家高原特色樣本農業企業凈資產收益率指數、主營農業產業銷售利潤率等關鍵性盈利指標均值偏低。盈利能力弱,更加彰顯出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受恩格爾定律的制約[9],凸顯“弱質性”特征。
3.3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滯后,市場影響力弱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指標指數均值為3.808 2,26家樣本企業中有20家企業指數低于均值,占總樣本數的76.92%。說明大部分樣本企業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滯后,營銷渠道有限,市場開拓能力弱,市場占有率低,進而影響企業的盈利狀況和綜合競爭能力。
3.4科技創新能力弱,產品附加價值低高原特色農業樣本企業在技術開發能力指標指數均值為3.800 6,有17家企業該指標指數低于均值,占總樣本數的65.38%。大部分樣本企業技術開發能力指標指數得分多集中在3.000 0以下。導致樣本農業企業整體產業化程度低,產業鏈短,農特產品多局限于粗加工階段,產品技術含量低,同質化程度高,利潤率低。
3.5企業家人力資本匱乏,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不完善以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能力二級指標指數為例,該指標指數均值為4.262 9,其中13家樣本企業該指標指數低于均值,占樣本總數的1/2。26家云南高原特色樣本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占樣本企業總數的96.15%,企業投資多以創業者自有資金為主,企業規模小,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往往“兩權合一”,企業高管通常由企業業主兼任,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等核心人力資本匱乏,缺乏外部監督力量。由于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完善,缺乏有效的制衡機制,導致管理松散,缺乏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容易形成“隧道視野”,決策短視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受阻。
3.6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績效低,農戶就業增收難在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指標中,專門設立了三級指標“簽約農戶數”[10]。26家樣本企業2012~2014年年度簽約農戶數的均值為4 858戶,最大值為40 667戶,最小值為7戶,企業之間簽約農戶數差距非常顯著。以層次分析法評價結果為例,采用標準化方法處理后,26家樣本農業企業2012~2014年年均簽約農戶數指標指數均值為0.119 5,眾數為0,也揭示大部分樣本企業在利益聯結機制績效不突出,促進農戶增收的能力不理想。
參考文獻
[1] 閆志利,艾超.河北省沿海地區特色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現狀與對策[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4(1):46-51.
[2] 伍振軍.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經驗、問題與對策[J].中國發展評價:中文版,2012(2):55-60.
[3] 王志丹.農業企業競爭力評價[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6:36-37.
[4] 聶辰席.企業競爭力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3:20-25.
[5] 郭洪淵,王志丹.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經濟績效與企業競爭力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102-123.
[6] 李衛東.企業競爭力評價理論及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93-107.
[7] 湯新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績效評價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222-229.
[8] 楊明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理論與政策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117-120.
[9] 卞琳琳,劉愛軍.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競爭力研究[J].世界農業,2010(9):51-53.
[10] 池澤新,汪固華.基于農戶視角的農業龍頭企業績效評價研究:以江西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26-33.
中圖分類號S-9;F 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6-278-05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簡介郭穎梅(1972 - ),女,云南祿豐人,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從事企業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云南農業大學中青年社科基金項目“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競爭力研究”(2015S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