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氣血不足,即中醫所說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來源有二:一是先天之精氣,即父母的先天之精;二是后天之精氣,即脾胃運化的水谷與自然之精。氣推動血液運行,血作為氣的載體,氣血相互滋生,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虛。從外表來看,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幫你判斷是否氣血不足。
看皮膚氣血對皮膚的充養作用在《素問·邪氣臟腑病形篇》中有精辟的闡述:“十二經絡,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注顏面而走空竅。”也就是說,經絡把氣血精微物質輸送到皮膚,皮膚得養則紅潤;氣血運行正常,濡養皮膚,則感覺靈敏。如氣血生成不足或運行障礙,則表現為皮膚黯淡無光或萎黃、肌膚干燥、感覺異常。
看眼睛主要看眼睛的色澤和清澈度。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說明氣血充足;眼白的顏色混濁、發黃,表明肝臟氣血不足;眼袋很大,說明脾虛運化不足;眼睛干澀、眼皮沉重,也代表局部氣血不足;兩目呆滯,晦暗無光,是氣血衰竭的表現。
看頭發《黃帝內經》中這樣記載頭發的生長過程:人在七八歲時因腎氣盛而“發長”,到三十歲左右因腎氣實而“發長極”,四十歲左右因氣血漸虛而“發始墮”,五十歲以后因腎氣衰而“發始白”。這說明頭發的生長源于氣血的滋養,氣血旺盛則頭發生長正常,氣血不足則不能上達頭部而致發白易落。
看手部氣血充足,手總是溫暖的;而手心煩熱、出汗或手冰冷,則說明氣血不足。氣血不足時,手指指腹會扁平、薄弱。古語云:“爪為筋之華、血之余。”如果指甲灰白無光澤,可能提示身體氣血不足或患有某種疾病。
看睡眠明代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血之不足也。血虛則不能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不少人的失眠是因氣血不足所致,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打呼嚕等。而太愛睡覺,也往往是氣血虛的表現。
看牙齦牙齒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如果一個人牙齒發育不好,通常腎也不好。若成人牙齒稀疏、齒根外露或伴有牙齦淡白出血、牙齦萎縮等問題,多為腎氣虧乏。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多與氣血不足相關聯。
氣血不足,就要想辦法補足,具體辦法有:①中藥調理: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黨參、黃芪、枸杞子、山藥、阿膠、丹參、玫瑰花等,可以在醫師指導下選方煎服。②飲食注意:平時應該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葉酸和維生素B等營養的食物,如紅棗、蓮子、核桃、山楂、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芝麻、蝦仁等。③運動養生:平時可做動作舒緩的運動,如練習瑜伽、打太極拳等。④經絡療法: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可以消散瘀血,可以堅持艾灸關元穴、氣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穴位。
·小藥膳·
牛乳粥
牛乳250毫升,粳米100克,白糖適量。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時,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調以白糖進食。
本方有大補陰血功效。適用于虛弱勞損,形體羸瘦。
本方出自《調疾飲食辨》《本草綱目》等,原方用于“大補陰血”“老人甚宜”,為滋補虛損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調攝,或久病失于調治,臟腑虧損,陰血虧虛,則見虛損,法宜大補陰血。方中以牛乳為主,能補陰血,益虛損;以粳米為輔佐,補脾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補陰血之方。本品滋補之力較強,尤宜于虛損重癥。
本品滋潤補益,脾胃虛寒泄瀉及痰濕水飲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