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峰
當確診為2型糖尿病時,多數患者單靠控制飲食、多運動難以控制血糖,此時往往開始口服一種降糖藥治療。

當前,臨床上經常采用的降糖治療路徑是階梯式的治療方案,即首先建議患者進行飲食控制及運動治療,然后開始口服一種降糖藥治療;當一種降糖藥用到最大劑量,而血糖仍控制不佳時,就要聯合用藥治療;當聯合用藥治療不能控制血糖達標時,即應使用胰島素。
糖尿病患者開始口服一種降糖藥治療時,首選二甲雙胍。但二甲雙胍存在一定的胃腸道反應,特別是在大劑量使用時,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嘴里有金屬味等不良反應比較明顯。因此,當單用二甲雙胍血糖無法達標時,一味地加量未必是最佳選擇,可以選擇聯合用藥治療。
不過,可選擇的降糖藥物有很多,包括胰島素促泌劑、α糖苷酶抑制劑、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等等,究竟哪一種可能更合適呢?
新近的一項科研成果或許有助于醫生及患者了解藥物聯用的效果。據項目的主要研究者介紹,他們選擇了全國127家研究單位(醫院)、超過3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比較,患者的用藥模式分成兩類,一類是把二甲雙胍的劑量增加到最大劑量,另一類是不增加二甲雙胍的劑量但加上一種新的降糖藥物——DPP4抑制劑(維格列汀),結果顯示,在原來低劑量使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上DPP4抑制劑,其控糖效果要比逐漸增加二甲雙胍至最大劑量更好一些,不但獲得更好的血糖控制,且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率及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專家提醒,每個糖尿病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每種降糖藥也有其適應證,所以,究竟應該選擇哪種降糖藥治療,應該聽從醫生的指導,切忌自己亂用藥、濫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