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浩
腸胃炎是指由細菌或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胃黏膜、腸道黏膜的炎癥。常見有急性腸胃炎、慢性腸胃炎兩大類。穴位療法一般治療的是慢性腸胃炎。慢性腸胃炎一般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和隱痛、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該病病程緩慢,反復發作而難愈。
中醫認為本病屬“嘔吐”“泄瀉”“霍亂”等范疇,主要由風寒暑濕之邪以及穢濁之氣犯脾胃以致脾胃運化失常所致。胃失和降則嘔吐,脾不升清則腹瀉,反復嘔吐、腹瀉會傷陰,陰傷至竭可由陰損及陽。脾胃功能長期異常,容易導致慢性腸胃炎。刺激特定穴位可養胃健脾、疏肝理氣。至于胃黏膜、腸道黏膜上的炎性病變,乃是由于體內瘀毒日久積聚所致,因此治療時,還需刺激特定穴位以清熱排毒,提高機體免疫力。
◎特效穴位——中脘穴、神闕穴、足三里穴、阿是穴。
◎輔助穴位——關元穴、天樞穴、梁門穴、脾俞穴、建里穴、合谷穴、內關穴、胃俞穴、伏兔穴、氣海穴、章門穴、天突穴、支溝穴、照海穴、梁丘穴、涌泉穴。
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病必不可少的穴位。此穴為六腑經氣會聚之所,適當加以刺激可暢通氣血、調整中氣、健脾利濕、和胃降逆、疏肝寧神,是治療胃痛、反胃和慢性腸胃炎的特效穴。
神闕穴:神闕穴是中醫治療腸胃炎的常用穴位,對其進行刺激,能夠調節自主神經,消除腸胃障礙,有效治療腸胃炎。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全身性的強壯要穴,也是胃經的合穴。刺激足三里穴可促進胃經氣血運行,同時還可理脾胃、調中氣,調理慢性腸胃炎。
阿是穴:以拇指沿脊柱兩側和上腹部的胃經、腎經自上而下按壓,壓痛最明顯處即為阿是穴。找到阿是穴后,按揉其2分鐘左右。(由于阿是穴位置不固定,所以按摩示意圖中并無此圖。)
基本手法
1.食指、中指按揉中脘穴2~3分鐘。(圖①)

2.將雙掌疊按置于神闕穴,按揉2~3分鐘。(圖②)

3.拇指點揉足三里穴2~3分鐘,以有酸麻脹感為佳。(圖③)

4.掌摩關元穴,以透熱為度。(圖④)

5.掌根推兩側天樞穴,逐漸向下推至腹部。(圖⑤)

6.食指、中指按揉左右梁門穴2分鐘左右。(圖⑥)

對癥加按
以胃脘痛為主癥的慢性胃腸炎
1.雙拇指點壓脾俞穴10~15次。(圖⑦)

2.食指、中指點揉建里穴1分鐘。(圖⑧)

3.拇指、食指點掐合谷穴2~3分鐘,以有酸麻脹感為佳。(圖⑨)

以嘔吐為主癥的慢性胃腸炎
拇指點按內關穴2~3分鐘。(圖⑩)

以吐酸為主癥的慢性胃腸炎
1.雙拇指點揉胃俞穴2分鐘左右。(圖?)

2.小魚際擦伏兔穴,以溫熱為度。(圖?)

以噯氣、腹脹為主癥的慢性胃腸炎
1.拇指揉按氣海穴2~3分鐘。(圖?)

2.雙拇指按揉章門穴2~3分鐘。(圖?)

以打嗝為主癥的慢性胃腸炎
1.食指按壓翳風穴1分鐘。(圖?)

2.食指按壓天突穴1分鐘。(圖?)

以便秘為主癥的慢性胃腸炎
1.拇指點按支溝穴1分鐘。(圖?)

2.拇指點按照海穴1分鐘。(圖?)

急性胃腸炎的治療應以止痛為主,待疼痛緩解后,再按慢性胃腸炎方法治療
1.拇指點揉梁丘穴1分鐘,對緩解疼痛癥狀有一定效果。(圖?)

2.推小腿外側胃經2~3分鐘,對緩解疼痛癥狀有一定效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