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喜鳳
(昌吉州氣象局,新疆 昌吉831100)
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在瑪納斯縣的推廣應用
田喜鳳
(昌吉州氣象局,新疆 昌吉831100)

在瑪納斯縣涼州戶鎮釀酒葡萄種植區推廣應用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結果表明,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可有效防御釀酒葡萄冬季的根系凍害。在人工模擬冬季無降雪極端氣候條件下,采用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的葡萄種植區域40 cm的地溫最低值為-5.7℃,可有效保證釀酒葡萄根系安全越冬。
釀酒葡萄;覆膜技術;根系凍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從2000年開始進行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逐步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其中葡萄產業發展較為迅速[1]。目前,新疆葡萄種植面積已達8萬hm2,總產量高達110萬t,占全國的60%以上。其中,釀酒葡萄的種植面積超過3.33萬hm2,占全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13.3萬hm2的25%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釀酒葡萄種植基地。新疆釀酒葡萄種植區主要分布于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2]。隨著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逐年遞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吐魯番和石河子等地葡萄產業迅猛發展。近幾年,隨著氣候的變化,北疆地區鮮食葡萄根系凍害大面積發生,經濟損失嚴重。烏蘭烏蘇農業氣象試驗站于2009年開始試驗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經過近些年在八師各團場的推廣應用,證明該項技術對于防御葡萄根系冬季凍害具有較好的效果。2015年通過新疆自治區科技興農項目,該項技術在瑪納斯縣涼州戶鎮推廣應用。
1.1 推廣應用地點
2015年11月在瑪納斯縣涼州戶鎮選擇釀酒葡萄種植地133.33 hm2進行技術推廣示范,全程按照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規程執行。
1.2 釀酒葡萄凍害模擬試驗
在瑪納斯縣涼州戶鎮釀酒葡萄種植區進行凍害模擬試驗,試驗設2個處理,處理1為常規對照,釀酒葡萄正常埋土越冬,處理2采用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并安排人員清掃每次的降雪,模擬冬季無積雪極端苛刻的環境條件。每個處理試驗面積100 m2。
1.3 數據采集與分析
在試驗地分別埋置地溫表,地溫表感應頭距地表40 cm(葡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此區域)。安排專人從12月1日至3月1日每日14:00時記錄地表溫度,取平均值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1 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推廣應用情況
2015年,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在瑪納斯縣涼州戶鎮推廣應用面積達133.33 hm2,按照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于2016年4月上旬進行揭膜開墩工作。與常規越冬方式種植的釀酒葡萄相比,覆膜越冬的釀酒葡萄萌芽稍早一些,其他生理現象無明顯差異。由于2015年冬季降雪量與多年平均值接近,因此采用2種越冬方式的釀酒葡萄均無根系凍害的發生。
2.2 葡萄安全越冬覆膜技術
2.2.1 灌冬水
于10中下旬灌冬水,灌水量80~100m3/667m2。
2.2.2 入冬前修剪
10月中下旬進行冬剪,采用單龍干、主蔓延長枝長放修剪,要求枝條充分成熟,剪口下有2個飽滿芽,粗度在0.8 cm以上,長度在1.5 m以上,其余側枝剪除。
2.2.3 根系安全越冬防御技術
10月下旬平均氣溫降到5℃時進行埋土,一般年份在10月下旬開始,11月上旬結束。先在葡萄根部填好“枕頭土”,再將葡萄枝蔓從架面上取下,順著一個方向,緩慢壓入溝內,在距葡萄植株80 cm以外行間取土掩埋,覆土厚度在30 cm以上,埋土結束后,再加蓋一層寬1.50 m、厚0.01 mm的地膜,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確保葡萄根系安全越冬。

圖1 釀酒葡萄常規越冬與覆膜越冬2種方式地溫情況對比
2.2.4 葡萄出土
本地區葡萄一般在4月中旬出土,分2次進行:第1次在日平均氣溫穩定達到12℃及以上時進行,除去薄膜及部分覆土,使枝條似露非露;第2次在芽吐絨球時進行,除去剩余覆土,枝條全部露出。
葡萄出土后及時滴萌芽水,避免抽干枝蔓。
2.3 釀酒葡萄凍害模擬試驗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在瑪納斯縣涼州戶鎮釀酒葡萄種植區釀酒葡萄在越冬前期即12月1~30日,覆膜(無積雪)處理40 cm地溫高于正常越冬處理,這主要是因為此期間氣溫并未完全降低,加之有地膜覆蓋,土壤濕度較大,而正常越冬處理的表層土壤因水分大量蒸發,帶走較多熱量所致。覆膜(無積雪)處理,由于阻礙了土壤水分的大量蒸發,土壤濕度穩定。在葡萄越冬中期,也是葡萄凍害發生的關鍵時期的1月10日至2月10日,正常越冬處理40 cm地溫略高于覆膜(無積雪)處理,這主要是由于此期間氣溫較低,覆膜(無積雪)處理表層的熱傳導作用比正常越冬處理大,因此,熱量損失相比有積雪覆蓋的正常越冬處理多,而導致40 cm地溫略低于正常處理。在葡萄越冬后期的2月10日至3月30日,覆膜(無積雪)處理40 cm地溫又逐漸高于正常越冬處理。經數據統計分析表明,在整個葡萄越冬期覆膜(無積雪)處理40 cm最低地溫為-5.7℃,基本可滿足釀酒葡萄安全越冬的要求。
國內相關研究表明[3-6],當葡萄根系所處地溫達到-6℃時,其根系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凍害;達到-8℃時,根系全部凍壞。所以,葡萄根系冬眠時的溫度應保持在-6℃以上,這個溫度是葡萄樹不被凍死的安全指標。經過對比試驗表明,即使是在冬季無降雪極端苛刻的氣候條件下,覆膜處理40 cm地溫變化均在安全指標控制范圍內,并且薄膜覆蓋材料應用廣泛,價格低廉,適宜大面積推廣,在瑪納斯涼州戶133.33 hm2葡萄種植試驗區地推廣應用過程中無凍害現象發生,操作簡單易行。
本試驗結果表明,薄膜覆蓋材料能夠有效的保持地溫溫度,使葡萄根系所處在地溫溫度處于一個安全指標控制范圍內,這主要是由于薄膜覆蓋能減少地表土壤水分的蒸發,而蒸發的過程又是一個吸熱的過程,吸熱勢必會降低地表淺層的溫度,因此,無積雪覆蓋或材料覆蓋的區域,由于冬季地表土壤水分蒸發吸收土壤中熱量從而導致淺層地溫下降。另外,積雪或覆蓋材料對雪面上下之間空氣熱量的對流與傳導起著一種“隔絕”的作用,積雪或覆蓋材料一方面可以阻擋雪面上寒氣的侵入,另一方面阻擋了土壤內部熱量的散失。建議在正常越冬處理條件下再覆蓋一層薄膜將會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更有利于葡萄植株的安全越冬。
[1]羅國光.國內外葡萄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及標準化栽培技術[J].寧夏葡萄產業,2003,3(1):46-50.
[2]王健,徐德源,高永彥,等.新疆優勢瓜果與氣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3]陳輝,陳國全.電阻法在測定葡萄抗寒力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1992(1):31-34.
[4]賀普超.我國葡萄野生種抗旱性的研究 [J].園藝學報,1989,9(3):81-86.
[5]劉祖祺,王洪春.植物耐寒性及防寒技術[M].北京:學術書刊出版社,1990.
[6]王淑杰,王家民.可溶性糖含量與葡萄抗寒性關系研究[J].北方園藝,1996(2):13-14.
2016—08—10
*本文由自治區科技興農項目 “北疆地區葡萄安全越冬預警技術及防御措施的推廣應用”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