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產業成就
科技支疆項目“阜康低煤級煤層含氣量預測技術開發”順利通過了驗收。本項目的完成,填補了新疆低煤級煤層氣預測理論這一空白,提出適合新疆低煤級煤層含氣量預測的理論和方法,為新疆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研究成果將為新疆地區低煤級煤層氣資源評價、煤層氣井位選擇提供技術基礎,為自治區煤層氣開發方案提供決策依據,對煤礦安生生產亦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新疆自治區科技廳)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組織相關專家對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西部行動計劃(三期)項目“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及其制劑的產業化研究”進行了驗收。該項目成功從石榴皮中得到有效物,并從中分離、測定出安石榴苷含量達到20%以上。
(《新疆經濟報》)
2016年9月9日,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與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并在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完成八戒新疆園區云端服務平臺啟動儀式,該平臺將為新疆25萬創業者提供各類支持。2016年5月31日,豬八戒網新疆總部園區項目落地經開區(頭屯河區)后,新疆范圍新增注冊服務商近500家,累計提供服務626次,同比增長達356%。同時,整合挖掘了來自政府及不同企業的600萬元創意服務訂單。
(新疆網)
從2015年秋季開始在巴州尉犁縣興平鄉東干渠村13公頃棉田中實施的“粉壟改造鹽堿地棉花高產栽培”項目,取得重要成果。該技術的試驗結果表明,棉花土壤堿化度(土壤總鹽含量)下降了40%以上,棉花單產提高了48.8%,這意味著粉壟技術首次在新疆試驗成功。
(亞心網)
通過“九五”試點、“十五”推廣和“十一五”“十二五”規模化建設,2015年新疆(包含兵團)以膜下滴灌為主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接近267萬公頃,居全國之首。
(新華網)
2016年8月26日,第八屆中國生態文化高峰論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舉行。對新遴選的一批“全國生態文化村”進行了授牌。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達里雅布依鄉達里雅布依村、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烏爾禾鎮哈克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縣七個星鎮霍拉山村3個自然村被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2016年 “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截至目前, 新疆已有12個村獲得 “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天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