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欣
針對此次跨境稅改,大家擔憂的并不是繳稅,真正擔憂的是,沒有系統性的政策法規支撐,跨境進口電商只能參照一般進口管理,不符合市場規律,也很難實現政策落地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一張在某地機場大量丟棄行李和物品的照片在朋友圈瘋傳,號稱這是有圖有真相的旅客寧愿丟棄商品也不交稅的新聞,這條消息在朋友圈瘋狂刷屏后被辟謠為假新聞。
雖然是假新聞,但還是引起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一張照片,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節點引起如此高的關注度?這還是源于持續發酵了二十多天的跨境電商稅改新政。
3月下旬新政發布以來,由于政策在短時間內密集發布,缺乏相關的解釋和說明,導致大量消費者產生了很多誤解,其中流傳甚廣的一個觀點認為新政就是扼殺了跨境電商,狙擊海淘代購。在筆者看來,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確的。
總體來說,跨境電商稅改新政對規范行業健康發展有促進意義。跨境電商稅改一方面強調跨境電商稅收監管的重要性以及監管的流程;另一方面,又從鼓勵跨境電商方面出臺了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促進中國對外貿易方式轉型。
但與此同時,新政對于B2C進口跨境電商平臺來講,除了免稅優勢不再外,客觀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這些不公主要表現在:
第一,按照現行的相關條例和規定,一般貿易仍然享受關稅、增值稅、消費稅各50元的免征稅額,而新政卻僅僅對跨境電商取消了免稅額。
第二,跨境電商的完稅價格是實際交易價(包括貨物零售價格、運費和保險費),而一般貿易的稅基是CIF到岸價(出廠價加運費)。
第三,新政中設定的個人單次交易限額為2000元,與現行相關政策中“居民入境時可攜帶的個人消費品價值限額為5000元,在離島免稅店購物限額為8000元”的標準相比,明顯偏低。
第四,新政出臺到實施時間倉促。4月7日晚9點正面清單發布,到4月8日即將按照該清單執行新稅制,這中間留給跨境電商的從業人員的調整時間太少,對上萬個品種進行排查,很多電商平臺根本來不及做出清醒反應和戰略部署,平臺及系統切換時間之緊迫,排查商品數量之巨大,而基層的海關人員也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困難重重。
第五,通關單造成企業辦證困難,稅改后要求的批文和許可證,需要企業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人力、物力去辦理,涉及多達15個部委,并且信息公開化程度低。以通關單為例,“正面清單”要求網購保稅商品提交通關單才能向海關申報,通關單應由國檢出具,但國檢部門尚未接到國家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關于跨境電商貿易貨物開具入境貨物通關單的具體操作規定,其對新政后跨境產品開具通關單存在疑慮。這樣的結果便是4月8日當日及之前到貨但未報關的貨物無法開具通關單,也無法申報,電商企業進退兩難。
第六,正面清單的發布,將大量在過去兩年多的試點中累積了銷售數據并證明了一定可靠性的產品排除在外,這將大大打擊從業者的信心。即使是那些在清單里的大類,對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化妝品、配方奶粉、保健品、成人奶粉等,備注中的相關要求并沒有明確的解答,也給企業后續操作造成巨大困擾,直接導致這兩天歐洲的保健品、液態奶、成人奶粉、嬰兒奶粉以及美國的核桃油等熱門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紛紛緊急下架。
跨境電商行業從來就不是一個依靠政策紅利生存的行業,這個行業是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針對此次跨境稅改,大家擔憂的并不是繳稅,真正擔憂的是,沒有系統性的政策法規支撐,跨境進口電商只能參照一般進口管理,不符合市場規律,也很難實現政策落地。正面清單的推出初衷是針對產業結構調整,推動進出口行業的互聯網化。正面清單如果等同于一般貿易管理,那就回到了一般貿易時代,正面清單形同虛設。而正面清單在執行中所要求的批文的繁瑣程度給保稅商品帶來的影響,等于違背了特殊監管區域設立的初衷,也與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設立的初衷相悖,特殊監管區域的便利性將不復存在。
希望政府盡快出臺各類操作細則,更加明確清晰,并盡可能寬泛,本著寬進嚴出的原則,建立快速便捷具備可操作性的調整機制,給予清單內的商品一定時間進行調整和接受監督。各試點城市的跨境電商保稅模式對于產品出現問題進行責任追溯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可行方案,保稅區的商品受到監管,相對于由非法渠道流向市場的產品安全可信,這也大大減少了灰色通道內商品的流通,事實證明這對于消費者利益是最好的保護。
(作者系鮮LIFE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