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傳杰
[摘 要]翟鎮煤礦通過在井下建立礦井水處理系統,采用最新的磁分離水處理技術,對井下生產、生活污水進行循環利用,解決了礦井污水的處理和回收問題,降低了礦井的生產成本,也為其他礦井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煤礦 水處理 磁分離
中圖分類號:X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008-01
一、概況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于1993年投產,是新礦集團的骨干礦井,長期以來,礦井生產水源由地面自來水及井下奧灰水提供,日用水量平均在2100m3-2300m3之間。以前井下各采區的污水匯入井底中央水倉,經中央排水泵輸送至地面,通過地面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后排放,隨著奧灰水水源枯竭,自來水購水資金逐年增長,而排水費用、排污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同時,水質差也造成排水設備的機械效率逐年降低。
翟鎮煤礦技術人員通過綜合分析,決定在井底中央水倉前建設500m?/h的超磁礦井水處理中心,處理后的水質可達到工業用水標準,用于大巷防塵、設備冷卻等礦井生產用水。
二、磁分離水處理工藝簡介
磁分離水處理技術是目前應用于礦井水處理的一種新工藝,其凈化原理是通過投加磁種介質與微磁絮凝藥劑,使水體中的懸浮物和磁種凝聚在一起,形成具有磁性的“礬花”之后,依靠永磁材料所產生的高強磁場,在強磁場力的作用下對賦磁性絮團進行快速分離。磁力是重力的數百倍,因此磁分離水處理技術因其分離速度快,大大地縮短了水力停留時間,為工程設施占地面積的縮小提供了技術保障。與傳統的水處理工藝相比,磁分離水處理技術具有以下優勢:
1、采用永磁磁鋼,構造分離磁場,技術穩定成熟
在設備的布磁、聚磁組合、微磁絮凝、脫磁、分散等工藝技術上,我國近幾年實現了突破,設備不斷改進與完善,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磁分離時間短,占地面積小
聚磁組合磁盤表面產生的磁力是重力的640倍以上,能快速地捕捉到微磁性絮團,從而可以采用一體化、短流程的設備集成,使整個水處理凈化過程的時間大大縮短,自混凝反應池進至磁盤機出水的時間為3~6min,大大優于傳統的沉淀法。與傳統處理方法相比,設備分離時間短,相應的設備占地僅為傳統工藝的30%。
3、運行成本低
磁分離依靠強磁力進行吸附和分離,不需要大量的藥劑使水體中的懸浮物形成大的絮團,而僅需微絮凝。與常規的混凝沉降系統比較,可大大節約系統的藥劑使用量(僅為常規水處理加藥量的1/3~1/2),節省藥劑費用,同時設備總裝機功率低,電耗少,設備運行穩定使用壽命長,維修費用低,綜合運行成本為傳統工藝的1/2。
④出渣污泥濃度高
磁分離磁鼓分離出的污泥含泥率大于70000mg/L,含水率小于93%,可不經過濃縮直接進入脫水設備,大大節省污泥濃縮池占地和污泥脫水設備選型時的大小。經過常規的壓濾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45%,便于裝卸外運。
三、工藝流程
磁分離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上圖所示,礦井水經巷道內溝渠集水后,匯總至進水渠內,在進水端渠內設置人工格柵,去除來水中生活垃圾及漂浮物,自流進入預沉池,水中大顆粒及大比重物質在預沉池中沉積下來,預沉池設潛水渣漿泵,沉淀物定期排入污泥池,再由污泥泵送至壓濾機脫水,干泥外運。
經過預沉處理的水自流進入磁分離混凝系統,混凝系統通過投加磁種和混凝劑(PAC和PAM),使懸浮物在較短時間內(約3~6min)形成以磁種為載體的“微磁性絮團”。經過混凝之后的水再自流進入磁分離機進行固液分離凈化,磁分離機通過磁吸附打撈,使出水水質達到設計出水指標后,自流進入后續處理系統。
磁分離機分離出的煤泥,由磁分離機自身的卸渣裝置刮下進入磁分離磁鼓;在磁鼓的高速分散區將磁種和非磁性懸浮物分散,磁鼓對磁種進行吸附回收,回收磁種由泵打入前端的混凝投加系統循環使用;非磁性污泥排入污泥池,和預沉池污泥一起由泵打入板框壓濾機進行脫水,脫水后的泥餅通過井下礦車外運。
四、效益分析
井下水處理系統的應用,從根本上解決了井下污水的凈化回收問題,降低了中央泵房的開機率,減少了運行維護費用。磁分離技術有效的提高了水處理能力,減小了環境壓力,提高了礦井污水的回收率,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 社會效益
井下磁分離水處理工藝的采用,每日可為礦井井下生產提供充足的水源,剩余部分可排到地面供生產生活使用,減少了外購水量。同時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避免了原地面水處理過程中所帶來的泥渣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環境效益顯著,有利于改善煤礦的地企關系,促進了礦區的健康、和諧發展。
(二)經濟效益
1、原礦井水成本分析
1)、排污費用:
綜合分析,排污費用為:0.08元/m3,則該項目實施后每年可減少的排污費用:W1=500m3/h×24h×360d×0.08=34.5萬元/年。
2)、中央泵房排水耗電費用:
W2=92777kwh/月×0.66元/kwh×12月=73.5萬元/年。
3) 其他費用:
根據我礦往年相關數據,可節省水倉清倉費用為:9萬元/年,減少排水泵、管道的維護維修費用:9.3萬元/年。W3=9萬元/年+9.3萬元/年=18.3萬元/年。
綜上,每年綜合費用為:∑W=W1+W2+W3=126.3萬元。
2、水處理系統投用后成本分析
藥劑投入:每天使用聚合氯化鋁費用W1=150kg×1.84元/kg=276元,聚丙烯酰胺費用W2=3kg×16.67元/kg=50元,磁種費用:W3=50kg×2.82元/kg=141元,藥劑使用費用∑W=(W1+W2+W3)×360=16.81萬元/年;設備運行電費:70kw×0.7×24h×0.66元/kwh×360天=27.94萬元/年;設備維修費用:3萬元/年。年綜合成本為47.8萬元。
通過對比,水處理運行后,每年可創造經濟效益:126.3 -47.8 =78.5萬元。
四、結論
經在我礦井下的實際應用,井下水處理使礦井水全部實現了綜合利用和達標排放,實現了煤泥資源的有效回收,屬于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磁分離水處理技術的應用,是煤礦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能促進煤礦企業經濟、安全、社會、環境多重效益及礦區和諧發展,對煤礦行業的應用具有很好的推廣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