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
用基因編輯技術“剪掉”艾滋病毒
近日,美國科學家借助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實現了艾滋病治療研究的巨大進步。來自天普大學的研究團隊經過數年研究,借助他們創造的新技術從人類細胞中“剪掉”了艾滋病毒。這項成功的研究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該團隊確信這種治療方法在三年內就能夠在人類身上進行臨床試驗。
跨物種器官移植可望實現
在美國NIH進行的一項長期試驗中,研究人員將豬的心臟移植到狒狒體內,日前他們公布了五個移植豬心臟的生存數據,其中一個心臟在狒狒體內保持了近三年的健康狀態。 領導這項研究的穆罕默德·莫西丁醫生表示:通過這些實驗,我們意識到對人類進行跨物種器官移植完全可以實現。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交流》雜志上。
雙語學習給嬰兒帶來好處
有證據表明,會兩種語言的成人大腦灰質區的體積明顯高于平均值。最新研究指出,這種雙語學習帶來的好處能在幾個月大的嬰兒身上體現出來。華盛頓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拉米萊茲說,接受雙語環境熏陶后,寶寶一歲大時候的發聲能力就有所提高。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新出版的《發育科學》雜志上。
機器動物可安撫老人情緒
Paro是來自日本的機器海豹,它不是小朋友的玩具,而是一種醫療輔助工具,用于安撫孤獨或情緒不安的老人。最近,來自非營利組織“創新與福祉前沿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對孤獨的、經歷病痛的老人來說,機器動物要比真的寵物方便一些,畢竟對寵物的清理和照顧也是需要耗費精力的。
發現“顯老基因”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英國聯合利華集團聯合其他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了一項皮膚感知年齡遺傳因子大型科研。該研究首次發現了感知年齡和基因之間的聯系,發現帶有MC1R基因特殊基因型的人看起來比同齡人平均年老兩歲。該研究結果4月10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首個3D打印藥物上市
據《科學新聞雜志》報道,Aprecia藥業成為世界上首個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藥物的企業,他們首次通過這一方法生產的藥物叫做“Spritam”,主要用于治療癲癇。該藥不僅被成功打印出來,而且得到了FDA的批準,目前已經在美國上市。與這一藥物相關的文章發表在《未來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