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過后,人事變化成為企業都會面對的問題。這一現象是企業經營與發展市場化后多年傳承下來的一種常態,且不受時間、企業性質差異的影響。年關前后,會展各色企業負責人都曾對本刊提及對人才的迫切需求。
21世紀什么最缺?人才。2015年12月在濟南舉辦了“第二屆會展人才教育與就業論壇”之后,對會展教育與人才就業的討論沒有結束,《中外會展》在京組織舉辦了2016年以會展教育人才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第一場沙龍活動。與會嘉賓就會展人才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
2015年國發15號文件中明確談到要加強會展業人才體系建設,我國對會展業人才的重視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各地區政府通過加強會展業人培訓等舉措,意在提升區域會展的競爭實力來推動會展發展。近年來,大量會展外企進入中國、眾多品牌會展企業的上市及全球化擴張、創業潮催生的一批新生會展企業,都對原本希缺的會展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市場。
教育與人才的使用的矛盾早已成為我國各領域的共識,作為新興的會展業依然沒能打破魔咒。各地還在不斷增設會展專業教育渠道,依然沒能緩解會展人才的大量需求矛盾。
那會展人才到底出了哪些問題?沙龍上,參會企業代表都提到企業緊缺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并提出了對用人的誠信、責任感、腳踏實地等品質的強烈需求,甚至超過了對會展專業能力需求。院校代表也在困惑頭痛現在的人才教育,經濟指標下的教育也使得今天的教育不再“單純”,大學教育的真正目的正日益被人們遺忘,如何重拾大學教育的目的和目標,也成為現階段會展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近網上流傳熱門的一個職業尊嚴的故事:一個多年工作的保姆,向主人請假一周,主人發現廚房的垃圾桶被認真的套上了七層垃圾袋。問題雖小,折射的內涵耐人尋味。沙龍上會展企業代表的需求點,折射出的正是現代企業對人才職業素養最基本的需求。
今年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公開表示,“在企業方面和雇員方面,《勞動合同法》的保護程度是不平衡的。”,以前過度對勞動者保護,已經挫傷了企業的發展,建議對《勞動合同法》進行修改。多年來,醫鬧事件,旅游業在國內外留下來的不文明事件,都呼吁政府、社會需要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來規定勞動者在行業職業素養、社會信用的建立,以此來促進各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人才的流動是一個社會的常態問題,這個問題不應該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問題,更不應該成為影響許多人在行業內的就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