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友
?
漏診9年后提起訴訟,法律支持嗎?
楊學友

9年前,老人因摔傷到某醫院接受左膝內側副韌帶修復術。出院后,患者左膝長時間持續疼痛、不能負重,不能正?;顒??;颊咴谛g后再次到該醫院做MRI檢查,診斷創傷性關節炎。2011年6月17日,患者再次到該醫院就診并接受檢查時,醫院為患者出具專家會診報告書,載明:患者以內側副韌帶損傷于2003年底在我院行手術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未處理。并出具異地轉診報告書。事后,患者要求醫方承擔漏診損害賠償未果,于2012年8月提起訴訟?;颊哂?年后起訴,會得到法律的支持嗎?
[案情回放]55歲的汪阿姨(女)于2003年12月11日因“左膝關節不穩定行走受限”為主訴就診于某市醫院骨科,自述于當日早晨騎自行車摔倒后左膝關節行走疼痛,感覺不穩定,門診以“左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之診斷收入病房。專科檢查診斷左膝內側副韌帶損傷(完全斷裂)。12月12日行左膝內側副韌帶修復術,術后抗炎對癥治療。12月19日出院。出院后汪阿姨患肢持續不好,疼痛、不能負重,不能正?;顒印?/p>
2006年原告曾到被告處做MRI檢查,診斷創傷性關節炎。
2011年6月17日,患者再次到該醫院就診并接受檢查時,醫院為患者出具專家會診報告書,載明:患者以內側副韌帶損傷于2003年底在我院行手術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未處理。并出具異地轉診報告書。2011年9月21日,原告以“左膝關節外傷后疼痛,功能受限8年”為主訴入住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初步診斷左膝前交叉韌帶斷裂,左膝內側半月板損傷,左膝外側半月板損傷,左膝內側副韌帶損傷。并接受手術治療。術后,汪阿姨為治病還就診多家醫院。期間,鑒于醫方在為自己治療左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存在漏診問題,汪阿姨找到該醫院要求承擔過錯損害賠償責任未果后,于2012年5月訴至法院。要求醫方賠償醫療費、誤工費、陪護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合計455574.62元。并在起訴的同時,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某市醫學會于2012年10 月29日做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認為醫方在患者就診時未做MRI檢查,導致“左前交叉韌帶斷裂”漏診,致患者八年來未經及時有效治療,致患者左膝關節軟、無力、活動略受限,醫療行為與人身損害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屬于四級醫療事故,醫方承擔主要責任。
爾后,經汪阿姨申請、法院委托北京某司法鑒定機構對汪阿姨傷殘等級予以鑒定,意見為汪阿姨構成9級傷殘,賠償指數為20%。
法院審理過程中,被告(醫方)辯稱,原告是于2003年進行的手術,但其于2012年才告訴,已超過訴訟時效;此外,原告主張醫療過錯賠償,但其沒有進行醫療過錯鑒定,醫療事故鑒定結論不能作為原告賠償依據。故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
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訴訟時效應從原告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本案原告是在2011年6月被告出具專家會診報告后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后一直與被告交涉此事,訴訟時效存在中斷事由,其于2012年起訴并未超過訴訟時效規定。故被告此抗辯觀點本院不予支持。由于被告的漏診、漏治過錯,使原告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長達8年時間未得到治療。被告應對此承擔責任,考慮原告的傷情即使得到及時救治,在當時的醫療水平下也不一定完全避免上述損害后果,故可以適當減輕被告賠償責任,由被告承擔90%責任為宜。
在確定汪阿姨各項損失額為371258.32元的同時,判決被告某醫院按90%的責任,賠償原告汪阿姨經濟損失334132.49元。
[法律評析]一、汪阿姨的請求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本案患者汪阿姨雖然被漏診發生于2003年,并于2012年才主張訴訟權益,但醫方的漏診行為一直不為汪阿姨所知道,直到2011年6月被告出具專家會診報告后才知道醫方存在漏診之過錯,其權利被侵害。之后,汪阿姨一直與醫方交涉,在要求賠償未果后,于2012年5月起訴,從知道之日起算,并未超過訴訟時效規定。
二、在未申請醫療過錯鑒定的情況下,可否以醫療事故鑒定意見為據申請醫療過錯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統一醫療損害案件適用法律的通知》規定:為統一法律標準,彰顯法律的公正,更好地處理醫療糾紛案件,化解醫患矛盾,自2011年7月1日起,各級法院所受理的醫療糾紛案件,統一適用《侵權責任法》。而該法強調的是醫療過錯侵權責任。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四)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五)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六)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七)醫療事故等級。該規定表明三點:一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應當包括醫方是否存在過失行為;二是過失行為與患者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三是責任程度。既然醫療事故鑒定包含了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過錯程度,當事人沒有必要再申請醫療過錯鑒定,完全可依據醫療事故鑒定關系醫療過錯的意見內容,要求醫方承擔醫療過錯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