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歲
?
愣二
李元歲

愣二,乍聽起來像是一個人的外號,實則是呼市人給自家的呼市白酒廠生產的一種高粱白酒起的別稱。呼市人對“愣”字有幾種解釋:一作樣子傻,蔫;二作行事草率,魯莽;三作形象發呆,失神。自家人給自家生產的白酒起愣二這么個名兒,究其由頭,主要是因為:呼市白酒廠還生產一種叫精致高粱白酒的品種,簡稱“精呼白”。“精”與“愣”相對應,“一”與“二”相連接;便有了“愣呼白”一說,后來,人們便干脆稱其為“愣二”了。
現在,別稱愣二的這種呼市生產的高粱白酒在呼市的煙酒市場也很少見得到了。為寫這篇《愣二》的拙作,我先在百度里查找了圖片,后又跑了好幾家煙酒店,才買回了一瓶。拿著酒瓶子仔細端詳那標簽:畫一個高粱頭,黑體“高粱”二字后面是大大的空心字體“白酒”二字。酒精度:50±1% (v/v)。凈含量:500ml。再看瓶蓋上,也寫有“白酒”二字和圓體字“豐州”,還有“呼和浩特市制酒廠”的字樣。端詳了瓶子良久,思緒也就隨著落在瓶子上的目光漸漸地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推移。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外包裝的白酒還不是很多,當然,像愣二這種酒,就更是裸瓶的了。我嗜酒,但很少獨飲。家里偶爾來客人了,就出巷口小賣部提兩瓶愣二回來,五塊錢,圖的是便宜。偶有外地的朋友同學上門,也喝愣二,名曰:來當地了,就品嘗品嘗當地的酒吧!實則也是圖的便宜省錢。
便宜是算便宜的了,但味道還是醇正的,畢竟是高粱產的酒嘛。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年,好像是晚報社的甄可君先生寫過一篇文章,文中有一句寫道:寧喝呼白,不喝茅臺。呼白即指愣二。后來,這句話在呼市地區流傳甚廣,每每在酒桌上都能夠聽得到。甄先生的這八個字,為呼市白酒廠做了無償的廣告,給酒廠做了一定的貢獻。喝慣高粱酒而喝不慣茅臺的大有人在。我想,甄先生說這八個字,除了他本人可能愛喝高粱酒的因素外,更多的則是有因為喝不起茅臺而自我安慰、自圓其說、自欺欺人的因素在里面哩!你想,一瓶茅臺抵得上好幾箱愣二哩,是不是這個理兒啊?!
任何一種商品在市場上,有它的高峰期,也有低迷期。當年,愣二在呼市地區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如今,各種酒類充實市場,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當然,魚目混珠者也不乏其中。動輒好幾百元、上千元一瓶的比比皆是。
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即若我,現在,平素招待一般客人,喝三五十元的酒;若來稀客,茅臺、五糧液之類的喝不起,百兒八十元的蒙古王、河套王也還是不在話下的。
愣二已將成為“歷史”了!將買回的那瓶愣二就著幾個涼菜熱菜獨飲下多半瓶,腦袋暈暈乎乎的,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