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黃慧劍 陳偉



【摘 要】華龍一號核電廠設置有二次側非能動余熱排出系統(Passive Residual Removal System,PRS系統)。為驗證該非能動系統的可用性,開展了二次側非能動余熱排出系統實驗研究,試驗臺架為ESPRIT。本文利用熱工水力系統分析程序RELAP5對ESPRIT臺架進行建模。針對啟動試驗工況進行預先計算分析,研究PRS系統運行狀態和主要現象,為啟動試驗提供參考。
【關鍵詞】ESPRIT;二次側非能動余熱排出系統;RELAP5
華龍一號二次側非能動余熱排出系統(PRS系統)利用放置在換熱水箱內的熱交換器,將蒸汽發生器二次側產生的蒸汽冷卻,進而將熱量釋放到換熱水箱。蒸汽冷卻產生的凝水通過管道流回到蒸汽發生器。蒸汽發生器吸收一回路冷卻劑的熱量產生蒸汽,再流入到熱交換器中,這樣就形成了兩相自然循環流動。該系統設計目標是實現停堆后能夠長期排出堆芯余熱和儲熱,保證反應堆處于安全狀態。
為驗證系統運行能力,建立了二次側非能動余熱排出系統試驗臺架ESPRIT。試驗內容包括了穩態運行試驗和啟動試驗。在啟動試驗前,首先利用RELAP5程序對啟動試驗進行了預先計算研究,獲得試驗過程中的主要現象,為啟動試驗提供支持和參考。
1 ESPRIT臺架
ESPRIT實驗裝置流程圖見圖1,該系統主要由蒸汽發生器模擬體(SG)、蒸汽管道、蒸汽管道手動調節閥、蒸汽管道文丘里流量計、冷卻器(EX)、凝水管道、凝水管道手動調節閥、凝水管道快開(關)閥、凝水管道文丘里流量計、凝水管道阻力件、總給水管道手動調節閥、總給水流量計、1#應急補水箱模擬體、2#應急補水箱模擬體、補水箱模擬體下游快開(關)閥、補水箱模擬體支路流量計、補水箱模擬體支路手動調節閥、事故冷卻水箱模擬體、蒸汽排放支路管道、蒸汽排放支路氣動調節閥、蒸汽支路排放手動截止閥、大氣旁路排放閥和安全閥等組成。
SG蒸汽發生器;ST事故冷卻水箱模擬體;HT加熱器;FEV文丘里流量計;EST應急補水箱;SV安全閥;EX應急余熱排出冷卻器模擬體;LV手動調節閥;CHV止回閥;V手動截止閥;PV氣動調節閥;HVS快開閥。
2 RELAP5程序模型
將實驗裝置主要分成蒸汽發生器模擬體、蒸汽管道、冷卻器、凝水管道和補水箱支路等部分進行程序建模。RELAP5程序模型圖見圖2。3 啟動試驗工況
實驗過程中功率按照給定變化曲線進行調節,曲線形狀為原型PRS系統投入后通過蒸汽發生器向二次側導出的功率曲線。實驗工況見表1。工況1考慮瞬態過程中補水箱可用,稱為注水啟動。工況2不考慮補水箱投入,稱為液柱啟動。
圖2 實驗裝置RELAP5程序模型圖
表1 啟動實驗工況
啟動試驗1試驗方法如下:
1)在換熱器支路啟動閥和補水箱支路啟動閥關閉的狀態下,通過調整上充流量和蒸汽發生器模擬體氣動閥開度,建立功率為0.5MW,壓力為7.85MPa的(水和蒸汽溫度均為飽和溫度)蒸汽發生器模擬體初始工況。
2)逐漸增大蒸汽發生器模擬體氣動閥開度,同時逐漸提升U形電加熱元件功率,待功率3.13%額定功率穩定時間長于20s且蒸汽發生器模擬體壓力和水位達到目標值時,投入功率曲線,同時開啟換熱器支路啟動閥、關閉蒸汽發生器模擬體氣動閥。大氣旁路排放閥閥門根據壓力信號開啟和關閉,開啟定值為7.85MPa,關閉定值為7.5MPa。
3)蒸汽發生器模擬體內水位低至設定值,手動開啟補水箱支路啟動閥,補水箱開始向蒸汽發生器模擬體注水。
4)待補水箱注水量達到設定時(補水箱水位低于0.1m),關閉補水箱支路啟動閥停止向補水箱注水。
啟動試驗2試驗方法與啟動試驗1的差別是:瞬態中不開啟補水箱支路啟動閥。
4 RELAP5程序模擬
4.1 初始點模擬
啟動試驗1和2初始點狀態相同,程序使用的調節方法為:
Step1:不引入功率。初始水溫為20℃,蒸汽管道排氣閥打開,給定壓力邊界為1MPa,給定模擬體初始水裝量,水位為14.267m,其余部分為飽和蒸汽。
Step2:投入模擬體熱源,假定功率為300kW,模擬體內水蒸發,系統壓力逐漸上升,水蒸氣通過蒸汽管道排氣閥排出。當壓力升高一定程度后,關閉排氣閥,手動打開大氣旁路排放閥閥門排出冷卻劑,使蒸汽發生器下降段水位下降到9.2m。
Step3:模擬體熱源功率加到600kW,關閉大氣旁路排放閥閥門,系統壓力繼續上升。當壓力升高到7.85MPa時,投入PRS系統。
4.2 瞬態模擬
在初始點調節Step3中,當壓力達到7.85MPa時,打開換熱器支路啟動閥。啟動試驗1中打開補水箱支路啟動閥。啟動試驗2中不打開補水箱支路啟動閥。
4.2.1 環路流量
與注水啟動1相比,液柱啟動2流向蒸汽發生器模擬體的流量偏低,但是流經換熱器的流量偏高,可見由于投入補水箱支路抑制了換熱器支路流量(圖3、圖4)。
注水啟動1中,在補水箱被隔離后,換熱器支路流量上升更快。
圖3 總凝水流量
圖4 換熱器支路流量
4.2.2 環路壓力
由于液柱啟動2流經換熱器流量較大,因此,其換熱能力較高,系統壓力下降較快。注水啟動1中大氣旁路排放閥開啟5次,而液柱啟動2中僅開啟3次(圖5)。
圖5 蒸汽壓力
4.2.3 蒸汽發生器模擬體下降段液位
注水啟動1中在補水箱投入后,液位逐漸上升,約3600s時水位最高達到14m,隨后逐漸下降。液柱啟動2中液位快速上升,隨后緩慢下降,約3500s后液位出現震蕩(圖6)。
圖6 蒸汽發生器模擬體下降段水位
5 結論
針對PRS系統啟動試驗進行了RELAP5程序模擬預算,結果顯示啟動過程呈現以下特征:
(1)兩種啟動過程均能順利建立自然循環流量,并形成穩定的自然循環,排出系統熱量;
(2)液柱啟動早期排熱功率高于注水啟動,系統壓力下降更快,大氣旁路排放閥開啟次數更少;
(3)注水啟動早期流向蒸汽發生器模擬體的流量較高,模擬體下降段液位上升更高。
【參考文獻】
[1]RELAP5v3.2 code maual, NUREG/CR-5535[Z].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