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穎
【摘 要】城市綜合競爭力,是近幾年國外興起的城市管理新課題,寧波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圈——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受到來自國內同類城市,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周邊25個城市的競爭壓力,并對其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進行比較,從比較中找出寧波的優勢與不足,提出合理建議和意見,便于今后的發展發揮優勢,并針對不足,采取具體措施,加快寧波發展,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綜合競爭力;因子分析法;長三角洲地區;寧波
1 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評價體系
城市綜合競爭力不僅強調各個城市間相互比較的競爭關系,而且也注重于各個城市間的聯系與合作。因此,主要從目的和作用兩角度分析城市綜合競爭力。
1)從目的的角度分析,城市綜合競爭力說明的是城市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發現各自的優劣。因此,單個城市的各方面數據無法說明什么,需要通過特定區域內各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的研究及城市間綜合競爭力對比分析,最終呈現出該區域內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基本情況和各自特點。
2)從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體現在于集聚功能和擴散功能[1],集聚功能使得該地域內的優勢環境和條件在極小的范圍內聚集,從而能夠更加合理的分配資源的同時,增強對各資源的吸引力,進而增加區域的綜合競爭力;擴散功能是在聚集功能的前提下,將區域的資源優勢由中心向周邊地區滲透,并進一步增強區域中心的綜合實力,最終形成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提升區域競爭力的良性循環。
城市綜合競爭力表現為城市在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各方面的集散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對城市所在區域的資源優化能力。因此,在分析對比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出數據的同時,應在不脫離區域整體環境的前提下,以優化區域整體資源配置為目的,最終達成提升整個區域綜合競爭力的目標。
2 微觀層面分析長三角地區周邊城市綜合競爭力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微觀層面上依次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周邊城市的地區經濟實力、基礎設施保障力、社會公共服務力、生態環境承載力、區域經濟外向力五個方面進行評價,再以得到的五個評價值為自變量再次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周邊城市綜合競爭力的總得分。以下是五個方面的具體評價內容:
1)地區經濟實力評價從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第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工業總產值(市轄區)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行分析。
2)基礎設施保障力從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人均城市道路面積、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四個方面來評價城市競爭力。
3)社會公共服務力從社會人均消費品零售總額、每萬人在校大學生數、每百人公共圖書館藏書分析城市綜合競爭力。
4)生態環境承載力從人均綠地面積、工業廢水排放量、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六個方面。
5)經濟外向力從當年實際使用外資、國際互聯網用戶數(戶)、進出口總額(億美元)三個方面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因素進行分析。
運用因子分析法,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其核心地位得到明顯的體現。浙江各市發展都比較平衡,也反映了浙江省的經濟水平普遍較高。
3 宏觀層面分析長三角地區周邊城市綜合競爭力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中的指標作為基礎指標,采用聚類分析法在宏觀層面進行最優分割,分析各類城市的共同點,找出各類城市的優勢和差距,以此為依據找準城市定位及針對性地制定提高其綜合競爭力水平的對策。這里采用層次聚類法中K-中心聚類分析法,把二省一市的25個城市大致分成五類。
1)第一類城市上海。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其綜合競爭力優勢明顯,相對于其他城市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府管理各個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優越性和發展潛力。
2)第二類城市有南京、杭州。南京和杭州分別是兩省的政治、經濟中心,同時也作為長三角的兩個副中心,構成了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3)第三類城市有蘇州、無錫、常州、寧波。這些城市可作為上海的經濟補充點,在錯位發展的基礎致力于與上海經濟一體化,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留下的空白點。寧波作為浙江的副中心,其城市競爭力在分析中也有很好的表現。
4)第四類城市有連云港、徐州、鹽城、宿遷。徐州,傳統的重工業城市,顯然還未很好的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連云港是國家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5)第五類城市有南通、淮安、揚州、鎮江、臺州、泰州、溫州、嘉興、湖州、金華、衢州、舟山、麗水、紹興。淮安、衢州、臺州、麗水城市分別是蘇北社會經濟相對落后的城市和浙江省比較靠后的三個城市構成,由于歷史、地理、文化等眾多因素導致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滯后,位于長三角25個城市的后列。
總體來說,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態勢,區域板塊性的集聚性、整體性發展優勢十分明顯,其經濟、社會一體化的進程也日益完善。
4 對于寧波市的具體分析與建議
4.1 地理分析
寧披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的東海之濱,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和化學工基地,也是浙江省經濟中心之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寧波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顯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成為國內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4.2 五大因素分析
寧波雖不是浙江行政或經濟上的中心城市,但得益于政策或較早開始改革開放等因素,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城市功能都有了一定的質量,城市綜合競爭力也都處于長三角前列。其引進外資勢頭強勁,外向度不斷增強,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交通設施利用比較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各類技術人員不斷增加,但是,在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寧波的經濟環境優越,但資源優勢度差。作為港口城市,人居環境較為舒適,但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尤需加以改善。
4.3 發展建議
歸納以上多個方面的建議,本文提出以下觀點:
(1)寧波市在今后的發展中應注重城市生產活力,如何刺激生產,如政策鼓勵,制度優化,大力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這些建議都會使得寧波市的生產活力與激情更加高昂。
(2)建議在扶貧助困政策上加大力度,進一步擴大低保用戶工作范圍,為下崗工人開設技能培訓班。
(3)寧波市在教育教學以及居民素質提高這一方面仍需加強工作,因為在校大學生數能夠體現出一個城市未來的經濟市場活力,在今后越來越趨向于文明化的社會文化中起者至關重要的作用。
寧波市在近幾年內應以提高區域經濟實力和區域經濟外向力為主要工作,于此同時還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公共服務力,輔以改善生態環境。這樣合理分配和有機結合,才能提高寧波市的綜合競爭力,將其建設的更好。
【參考文獻】
[1]王丹.基于FDI背景下長三角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擴散效應分析[D].東南大學,2010.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