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穎
我國文化事業建設正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文化建設、提升文化品味,已經不僅僅是某個地區或者某部分人的要求,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追求。而圖書館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社會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以其收藏的文獻資料學科齊全、品種豐富、類型多樣,可以滿足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各種興趣的人群需求的特點,吸引著大量對科學文化知識渴求的人們,對社會文化事業的構建以及個人自身文化素質的構建正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適應我市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充分發揮圖書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作用。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增大宣傳力度,做好導讀工作
圖書館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獻資料并向讀者提供利用科學、文化、教育的機構,是組織人們共同使用圖書的場所,是為科學研究提供信息的基地,是群眾自學和深造的課堂。那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圖書館工作者就應讓公眾更多地了解圖書館,更好地利用圖書館。當前我國國民閱讀率及閱讀量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重視閱讀。圖書館應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通過各種公共媒體宣傳社會閱讀,激發民眾閱讀興趣,要結合國家政策主題,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國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講座、展覽、現場咨詢及發放傳單等方式宣傳圖書館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我國社會閱讀工作取得的成績,提高國民的閱讀意識,培養閱讀習慣由此,就應加大對圖書館的宣傳,將組織內部信息向外界擴散和傳遞。具體宣傳方式有直接安全和間接宣傳兩種。
1.1 直接宣傳
就是利用直接的方式對圖書館的內部信息向讀者公眾進行傳播。通過具體的說明、介紹、增強公眾的圖書館意識,激發其利用圖書館的行為。圖書館的咨詢導向業務就是最基本的直接宣傳。讀者提問時,工作人員能以較高水平向讀者介紹本館的文獻貯藏、特點優勢、利用方法籌情況,使讀者很快形成印象、萌動閱讀興趣,產生借閱行為。除口頭解答詢問,還可以編印新書介紹,工作動態,情況簡報,向外界傳播館內信息,吸引讀者,幫助讀者更多更好地利用圖書館。對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讀者適時進行專業教育和業務培訓,以增強圖書館意識,學會利用圖書館的基本技能,使圖書館成為他們生產、學習、工作及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場所。
1.2 間接宣傳
圖書館面向社會定期開展圖書宣傳活動,舉辦讀者座談會,新書引讀報告會和其他學術會等等,使公眾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圖書館,逐漸形成整體印象。并對圖書館社會效益和社會地位有恰當的評價,相應地圖書館在社會公眾中也就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
2 強化隊伍建設,突出服務特點
2.1 職業道德教育
圖書館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圖書館工作人員既是這個庫的管理者又是傳播者。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善,職業道德修養程度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要求員工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樹立崇業、愛業、敬業的思想,樹立盡職盡責,埋頭苦干的精神,同時加強文化修養和業務修養避免工作中“一問三不知”,從而提高讀者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2.2 選送非圖書館學專業館員去專業進修,但是這種全脫產的中長期培訓只能使很少一部分館員受益
為使更多館員接受到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培訓,可以利用視頻公開課的資源開展培訓。每個課程責成一名本館此領域專家負責,安排培訓時間,組織培訓人員,根據課程中大家不懂的問題進行答疑。這種培訓形式節約培訓成本、受眾面大、培訓時間靈活、易達到培訓目的。
2.3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完善圖書館人才政策措施,增加圖書館從業人員數量,采取各種措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公共圖書館。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圖書館工作。逐步建立圖書館隊伍培訓長效機制,推進圖書館隊伍培訓規范化建設。重點提高基層公共圖書館骨干的業務素質,加大對優秀中青年人才隊伍的培養,特別是圍繞古籍保護、未成年人服務、信息資源建設、數字圖書館建設等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重點領域培養一批領軍人物,造就一支數量合理、結構優化、素質優良、有良好職業道德與服務能力的人才隊伍。同時,吸引社會人員以志愿者形式參與圖書館服務,成為專業隊伍的有益補充。
2.4 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到來,用戶需要圖書館為其提供“廣、快、準、新”的信息。為了滿足用戶的這種信息需求,圖書館必須提高其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拓寬服務內容,改進服務手段,積極開展網絡咨詢、學科導航、定題服務、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研究、用戶培訓等一系列高層次的現代信息、服務。工作人員掌握計算機操作,積極幫助讀者查找文獻、解答讀者咨詢、指導讀者利用檢索刊物和參考工具書、新書導讀等。利用一切時機學習和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使自己成為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推動者和參加者,找到自己在電子時代的圖書館中的立足點。
3 提高優質服務,建立長久信譽
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競爭型的經濟,市場競爭愈激烈就愈需要通過講求信譽來取勝。圖書館作為社會大系統的一個小系統,文獻情報服務是圖書館的產品。為使這個特殊的產品能夠有競爭力,這種服務必須是高效優質的。一所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圖書館員的綜合服務能力,而館員的綜合服務能力又是建立在圖書館員的文化底蘊之上。館員只有進行廣泛的專業閱讀,才能最大限度地為讀者解惑答疑、指點迷津。專業閱讀則是提升館員文化底蘊最佳的途徑之一,提升了自身文化素質之后,在為讀者服務的過程當中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讀者也會認真接納、心有所得。同時,圖書館工作者應走出大門,面對讀者,調查他們的需求,針對不同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產品提供給用戶。同時工作者還要收集反饋信息,了解用戶對產品的評價和意見,用讀者公眾的監督對圖書館工作形成一種壓力,從而不斷改進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另外圖書館工作者還必須克服對圖書館工作產生的厭倦感。應保持良好的職業素質,對工作充滿自信,讓讀者感到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樣讀者遇到問題時,才愿開口向你咨詢,使圖書館在社會服務上建立長久的信譽。
4 增強服務輻射,擴大服務覆蓋
一個地方要發展就必須有一定的信息資源。圖書館就應利用收藏的信息資源加工、整理使之成為信息資料及時提供給用戶,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資料在科技生產中的作用,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圖書館要在新形勢下努力探求服務的新路子。要改變過去坐守門戶、等客上門的被動服務方式,逐步做到“走出館門,送書上門”,想讀者所想,急讀者所急,一切從讀者的利益出發。比如可以由城鎮向農村延伸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信息服務實現服務的區域延伸。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行業專業知識競賽等有針對性的服務活動,積極探索由服務于日常一般向服務重大活動的延伸。館員要走向社會,深入基層拓展服務市場,注意搜集社會、企業所需文獻信息情報,做到服務既有主動性又有針對性,避免無所適從和無的放矢。開展定點定題服務和跟蹤服等多種服務形式,建設服務的最大功能,使館藏文獻資源盡快地轉化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