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華,吳尚華,沈玉鵬,魏桂梅
1 甘肅省中醫院,甘肅 蘭州 730050;2 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3 甘肅省中醫院白銀分院
中藥復方對咳嗽變異性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和IL-2水平的影響*
楊志華1,2,吳尚華3,沈玉鵬1,魏桂梅3
1 甘肅省中醫院,甘肅 蘭州 730050;2 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3 甘肅省中醫院白銀分院
目的:通過測定和分析實驗大鼠外周血IgE和IL-2的含量,觀察中藥復方對咳嗽變異性哮喘(CAV)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探討本方對咳嗽變異性哮喘機體的免疫調節機制。方法:采用氫氧化鋁和卵蛋白激發實驗,使大鼠形成致敏狀態,同時應用卵蛋白單一激發實驗方法,造模形成穩定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模型大鼠,并隨機分為6組,各組間予相應治療3周后腹主動脈取血,檢測各組實驗鼠咳嗽次數、血清IgE及IL-2水平。結果:中藥復方能緩解各實驗組大鼠咳嗽癥狀,減少咳嗽頻次,同時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gE的水平,提升血清IL-2的水平。結論:中藥復方能調節IgE及IL-2水平,減少實驗大鼠咳嗽次數,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作用,這可能是中藥復方治療CVA的機制之一。
咳嗽變異性哮喘;免疫調節作用;中藥復方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近年來小兒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本病以春秋冬季明顯,以刺激性干咳、突發性、陣發性咳嗽等癥狀為主要表現,是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及氣道高反應、高敏感性為主要病變特點的特殊類型的哮喘表現形式,可因各種誘發因素而發病。其本質是細胞因子參與調節的慢性氣道炎癥[1],IL-4是IgE合成促進因
子;LI-2是一種B細胞生長因子和嗜酸細胞分化因子,這兩類細胞因子表達失常與Th1/Th2細胞功能的失衡有關[2-3]。有研究[4]發現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黏膜水腫、上皮細胞脫落、部分基底膜增厚,與典型哮喘相似,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在咳嗽變異型哮喘的病理方面起重要作用,體內IgE水平的增高可以反映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特應征的存在[5]。因此,Th1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和Th2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之間的失衡是目前哮喘免疫治療的關鍵點。調節血清中Th1及Th2釋放的細胞因子水平,可抑制或阻斷氣道慢性炎癥,這可能是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關鍵環節。常見的IL-2和IgE兩種細胞因子是此種氣道炎癥的主要效應細胞。因此,本研究通過測定大鼠外周血IgE和IL-2的含量,探討中藥復方對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免疫調節機制。
1.1 藥物與試劑
1.1.1 中藥復方 中藥復方由蜜麻黃、射干、黃芩、五味子、半夏、僵蠶、蟬蛻等藥物組成(甘肅省中醫院藥劑科提供)。以中劑量0.380 g/mL為等效劑量,按照1∶2∶4比例配置(分別為小、中、高劑量),并將配置好的溶液置于4℃冰箱保存待用。1.1.2 小葵花肺熱咳喘口服液(陽性對照組) 小葵花肺熱咳喘口服液(海南新中正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Z20140506)由石膏、連翹、魚腥草、麻黃等藥物組成,按照人與動物藥物換算等效劑量為0.95 mg/kg,配置藥液在4℃冰箱保存。
1.1.3 試劑 大鼠IgE、IL-2定量夾心ELISA檢測試劑盒均購自上海西唐生物有限公司。
1.2 實驗動物選用健康4周齡清潔級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體質量(100±20)g,由蘭州大學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實驗動物合格證號:2014-11-006。
1.3 實驗動物分組將60只清潔級大鼠隨機分為6組,A組(空白對照組)、B組(模型對照組)、C組(陽性對照組)、D組(中藥復方小劑量組)、E組(中藥復方中劑量組)、F組(中藥復方高劑量組),每組10只。
1.4 模型復制參照咳嗽變異性哮喘豚鼠模型復制方法[3],采用卵蛋白和氫氧化鋁激發致敏并用卵蛋白激發的方法復制大鼠CVA模型。各實驗組大鼠正常飼養1周,待其適應環境后開始實驗,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實驗組均在第1、8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10%卵蛋白和Al(OH)3混合溶液1 mL致敏。從第2周起,B、C、D、E、F 組大鼠置于密閉有機玻璃罩內,給予含1%OVA溶液的生理鹽水超聲霧化激發20分鐘,每日早晨8時進行超聲霧化,連續10日,激發前30分鐘,C、D、E、F 組分別灌胃給藥治療(C組予小葵花肺熱咳喘口服液灌胃1 mL;D、E、F組分別予中藥復方灌胃0.95、1.90、2.85 mL)。第3周記錄實驗組大鼠咳嗽頻次,并于腹主動脈取血,分離血清進行IL-2、IgE細胞因子水平的測定。
1.5 模型評估進行激發實驗時,觀察各組大鼠反應,若有陣發性咳嗽、嗆咳、毛發聳立,呼吸困難或憋氣,呼吸頻率增快,煩躁多動等癥狀兩種或兩種以上者,或抽搐、虛脫現象之一者,均提示造模成功。
1.6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5.0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SNK-q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1 體征觀察空白對照組大鼠體質量穩定增長,毛色光亮,反應靈活,行動便捷,呼吸頻率正常,節律整齊。各實驗組大鼠在激發前呼吸平穩,無特殊異常癥狀。激發實驗后出現陣發性咳嗽,嗆咳,或打噴嚏,流清涕,鼻癢,呼吸急促,煩躁多動等癥狀。
2.2 大鼠咳嗽頻次測定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咳嗽頻次增加;與模型對照組相比,陽性對照組及中藥復方小、中劑量組咳嗽頻次明顯減少;與陽性對照組比較,中藥復方小、中劑量組咳嗽頻次相對減少,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咳嗽頻次比較
2.3 血清IL-2檢測結果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血清IgE值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對照組相比,陽性對照組、中藥復方各劑量組血清IgE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高劑量組相比,小劑量組血清IgE升高,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血清IgE檢測結果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血清IL-2 值降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陽性對照組、中藥復方各劑量組血清IL-2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藥復方組間比較,高劑量組與低劑量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中劑量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各組大鼠血清IL-2含量(±s)

表2 各組大鼠血清IL-2含量(±s)
注:▲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表示與高劑量組比較,P<0.05。
組別 只數 IL-2/(pg·mL-1)空白對照組 10 26.73±2.56模型對照組 10 15.68±2.12▲陽性對照組 10 22.07±1.61#中藥復方小劑量組 10 21.43±2.46#★中藥復方中劑量組 10 23.26±1.36#中藥復方高劑量組 10 25.56±1.67#
表3 各組大鼠血清IgE含量(±s)

表3 各組大鼠血清IgE含量(±s)
注:▲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表示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與高劑量組相比,P<0.05。
組別 只數 IgE/(IU·mL-1)空白對照組 10 102.56±19.32模型對照組 10 169.34±20.28▲陽性對照組 10 98.33±11.13#中藥復方小劑量組 10 117.81±12.19#★中藥復方中劑量組 10 107.63±11.63#中藥復方高劑量組 10 96.06±12.55#
咳嗽變異性哮喘以持續咳嗽或咳嗽反復發作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病屬中醫“咳嗽”“百日咳”“哮喘”等范疇。傳統醫學認為宿痰留伏是本病發生的溯源,如《丹溪心法》提出“哮喘專主于痰”,風邪其性宣發開瀉,且屬陽邪,易侵襲上焦肺衛,肺失宣肅,肺氣不利,引動伏痰,風氣與痰涎交阻氣道,出現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喉中痰鳴等癥狀。中醫認為小兒發育未臻,肺臟嬌嫩,外感邪氣,郁閉于肺,肺管不利,氣道痙攣,是本病發生的本質。風邪與痰液是本病發生的病理因素。發病的性質與小兒素體相關,陽虛、寒痰內伏者,易發為寒性哮喘,感受風熱之邪者,易表現熱性哮喘,但小兒體稟“純陽”,又為稚陰稚陽之體,多從陽化熱、化火,故多以痰熱互結,壅塞氣道,搏擊氣道,發為本病。故喻嘉言云:“咳者,肺之本病也。”汪昂亦言:“肺主氣,又屬金,主聲,故咳必由于肺也。”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發生于冬春季,主要表現為刺激性干咳,晨起及夜間咳嗽為主,天氣驟變或接觸過敏原后癥狀更突出,且具有反復發作、突發性等特點,追溯其病理生理基礎是持續的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與中醫學中“風為陽邪,其性開泄,風性主動,風善行而數變”的致病特點極為相似[6]。
現代醫學多以抗過敏、緩解支氣管痙攣、緩解氣道高反應為基本治療方案,但存在恢復期抵抗力低下,具有反復發作性及突發性表現,而中藥復方制劑具有多靶點、毒副作用小等特點,能對患兒機體綜合調理、提高全身免疫力,減少重復性發作癥狀。本實驗中藥復方由蜜麻黃、半夏、五味子、僵蠶、蟬蛻、射干等藥物組成,其中麻黃辛散,疏風宣肺,散寒平喘,以驅邪外出;五味子酸斂,二者一收一散,調節氣機,預防肺氣宣發太過;半夏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尤善治臟腑之濕痰;蟬蛻甘咸,散風熱、宣肺、定痙;僵蠶辛咸,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本方在宣肺止咳的同時,應用疏風通絡、解痙藥物,尤其是蟲類藥物如僵蠶、蟬蛻等的應用,疏利上焦以散風邪,透邪外出,舒張氣道,解痙止咳。諸藥合用,共奏宣肺止咳,祛風解痙之功效[7]。現代藥理研究[8]證實不少風藥具有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減輕機體對過敏因素的應激反應,拮抗組胺,抗過敏性炎癥,可使肺之小氣道由痙攣變為舒張,氣道通順。
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藥復方可緩解各實驗組大鼠咳嗽癥狀,減少咳嗽次數;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的水平,提升血清IL-2的水平,而IgE及IL-2是引起CVA的主要細胞因子,通過調節二者血清含量,抑制或阻斷氣道慢性炎癥,達到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的目的,這可能是中藥復方制劑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作用機制之一,為開發新藥奠定了實驗基礎,也是目前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生的關鍵所在。
[1] 陳芳瑜,陳紅梅.中藥超聲霧化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J].福建中醫藥,1996,27(5):34-35.
[2] 許建中,吳銀根,李明華.中西醫結合哮喘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68.
[3] 高士宗.黃帝素問直解[M].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2:25-623.
[4] 黃少丹,鐘南山.咳嗽變異型哮喘的支氣管炎癥及變態反應特征[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7,20(5):283-286.
[5] 陸為華.中藥治療小兒咳嗽變異型哮喘120例[J].上海中醫藥雜志,1999(7):24-25.
[6] 梁麗娜,李江全.論風邪在小兒過敏性咳嗽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8):1355-1356.
[7] 康妍萌.肅肺平肝養陰湯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研究[M].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05:57.
[8] 王強,孫增濤.祛風解痙法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J].吉林中醫藥,2007,27(10):23-24.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on Serum IgE and IL-2 Levels in Cough Variant Asthma Model Rats
YANG Zhihua1,2,WU Shanghua3,SHEN Yupeng1,WEI Guimei3
1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50,China;
2 Gan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 Baiyin Branch of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256.12
A
1004-6852(2016)11-0015-03
2015-10-25
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編號GZK-2014-30)。
楊志華(1983—),女,在讀博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診治及中醫兒科教學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