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晶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分院中醫外科,上海 202150
加味消銀解毒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臨床觀察
錢晶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分院中醫外科,上海 202150
目的:觀察加味消銀解毒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的臨床療效。方法:將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患者95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加味消銀解毒湯)51例和對照組(復方青黛丸)44例,連續治療8周,觀察治療前后病情嚴重指數(PASI)評分、生活質量指數(DLQI)評分和不良反應。結果:2組患者PASI評分及DLQ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有效率治療組為78.43%,對照組為47.73%,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復發率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未觀察到明顯不良反應。結論:加味消銀解毒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療效顯著,安全性良好。
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加味消銀解毒湯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中醫稱之為“白疕”,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紅斑鱗屑性炎癥性皮膚病。該病病程較長,易于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身健康,降低生活質量,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而仍是皮膚科醫者們研究的課題之一。本研究以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加味消銀解毒湯對反復發作的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分院皮膚科門診就診患者。將納入病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加味消銀解毒湯)51例和對照組(復方青黛丸)44例,共95例。治療組中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齡(36.76±12.63)歲;平均病程(10.06±8.43)年;舌苔黃膩者43例;皮損形態:點滴斑片皮損5例,點滴斑塊狀19例,點滴斑片斑塊狀27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齡(36.16±10.83)歲;平均病程(9.57±7.31)年;舌苔黃膩者36例;皮膚形態:點滴斑片皮損7例,點滴斑塊狀16例,點滴斑片斑塊狀12例。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臨床皮膚病學》[1]相關銀屑病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制定的銀屑病血熱證診斷標準,病情遷延日久,反復發作,病程3年以上,原皮疹多呈斑片狀、斑塊狀,年齡18~65歲。
1.3 排除標準排除:1)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者;2)感染、妊娠、分娩、哺乳、外傷等應激狀態者;3)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4)近2周內系統應用類固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者;5)曾經或用藥后出現明顯過敏反應者;6)依從性較差,未能按規定用藥、不能及時復診及治療不足2月者(治療不足2月的治愈患者除外);7)在研究過程中出現其他嚴重疾病,并需藥物治療者。
1.4 治療方法
1.4.1 治療組 加味消銀解毒湯,藥物組成:水牛角40 g,生地黃30 g,赤芍15 g,鬼見羽15 g,土茯苓30 g,苦參10 g,虎杖15 g,草河車15 g,生薏苡仁30 g,茯苓20 g,麥冬10 g,全蝎4 g。加減:皮疹紅絳,口干欲飲加生石膏30 g、知母10 g;皮疹浸潤肥厚加丹參20 g、莪術10 g;鱗屑明顯加女貞子10 g、旱蓮草10 g;咽痛明顯加浙貝母10 g、金銀花15 g、山豆根4 g;瘙癢明顯加烏蛇10 g、白鮮皮15 g。上方水煎,1劑/d,2次/d,早晚飯后半小時服用。
1.4.2 對照組 復方青黛丸(天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61020964),6 g/d,3次/d。
2組均外用青鵬膏劑,早晚各1次。每4周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時評分,連續治療2個療程統計療效,觀察病情變化。
1.5 觀察指標患者每2周復診1次,于治療前、治療第4、8周進行病情嚴重程度指數(PASI)評分[3]以及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LQI)評分;治療前、后分別檢查患者血常規、尿常規及肝腎功能,觀察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并觀察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PASI評分=頭部面積分×頭部嚴重程度分(D+I+E)×0.1+上肢面積分×上肢嚴重程度分(D+I+E)×0.2+軀干面積分×軀干嚴重程度分(D+I+E)×0.3+下肢面積分×下肢嚴重程度分(D+I+E)×0.4(D表示鱗屑;I表示浸潤;E表示紅斑;且評分前24小時內不洗澡)。
1.6 療效標準臨床痊愈:皮損全部消退,或僅殘留不明顯小塊皮損,PASI評分減少95%以上;顯效:皮損消退60%以上,PASI評分減少60%~94%;有效:皮損消退30%以上,PASI評分減少30%~59%;無效:皮損消退30%以下,PASI評分減少<3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療效指數(%)=(治療前PASI評分-治療后PASI評分)∕治療前PASI評分×100%。
1.7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瘙癢程度及PASI、DLQI評分2組治療前PAS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ASI評分較治療前下降,且治療組較對照組下降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01,P=0.048),見表1。
2.2 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治療組為78.43%,對照組為47.7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瘙癢程度及PASI、DLQI評分比較(±s) 分

表1 治療前后瘙癢程度及PASI、DLQI評分比較(±s) 分
注:△表示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表示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瘙癢程度 PASI評分 DLQI評分治療組 51 治療前 3.71±0.76 14.25±3.37 21.71±3.54治療后 2.04±0.70△*3.01±1.57△*10.13±2.26△*對照組 44 治療前 3.73±0.76 12.90±3.14 20.47±2.98治療后 2.63±0.74 5.17±1.66△12.88±2.47△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2.3 復發情況2組療程結束后,分別追蹤3~6個月,出現新的皮損判定為復發。治療組治愈7例,復發2例,復發率28.57%;對照組治愈3例,復發2例,復發率66.67%。2組總復發率比較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不良反應及安全性2組患者全部完成療程。治療組未出現不良事件,對照組中2例在治療中期出現食欲下降,有輕度胃腸道不適,囑其改為飯后服藥,經期停藥后癥狀消失,完成8周觀察。其余患者在服藥期間未出現其他不適。2組中部分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及腎功能均未見異常。
銀屑病作為一種纏綿難愈的慢性疾病,累及人群廣泛,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大,因此開發長期、安全、有效且療效穩定的治療方法對當代醫家仍是一個重大挑戰。銀屑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確,現代醫學研究[4]認為該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遺傳性皮膚病。中醫對該病研究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隋唐,古今各派辨證分型雖多種多樣,但從“血分論治”為歷代醫家認同。現代如趙炳南、朱仁康、金起鳳、禤國維等多位著名皮膚科專家均有關于血分辨證論治的探究[5]。本病由內、外因共同致病,內因或由飲食失節,過食葷腥發物,致脾胃失和,氣機不暢,郁久化熱,或由七情內傷,氣機壅塞而郁久化熱,或素體虛弱,氣血不足致氣血瘀滯,運行不暢,閉阻經絡,血熱內蘊,瘀結日久,皮膚失于濡養滋潤,而成諸癥[6-8]。外因則包括風、寒、濕、熱、燥、毒等。醫家普遍認為血熱是最重要的一種病理變化,進行期皮疹色鮮紅多為血熱證表現。在臨床觀察中發現銀屑病反復發作,遷延日久者多有陰虛之象,大多伴有慢性扁桃體炎或慢性咽炎史,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舌胖大質嫩,苔多黃膩等,病機為外感之邪入里化熱化毒,濕熱互結,郁于血分,日久熱毒灼傷真陰。本病陰虛為本,血熱毒蘊為標,單用涼血解毒法,療效不甚理想,故在消銀解毒湯基礎上加入化濕益陰藥物以扶助正氣,滋陰健脾胃而組成加味消銀解毒湯。
舌為五臟六腑之外候,苔稟胃氣而生,所以舌質的色澤可以反應內蘊血熱之深淺,舌苔的厚薄體現濕熱的輕重,舌體的胖瘦老嫩可辨別正氣的盛衰。臨床通過觀察舌象來診察全身氣血盛衰和脾胃病理變化。本病臨床病例大部分患者都表現為舌胖大質嫩,邊有齒痕,苔黃偏膩,這是脾虛水濕內停,郁而化熱的表現。
現代工作、生活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容易造成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勞累等情況,形成憂思恚怒的抑郁狀態。劉河間云:“五志所傷皆可化火”,故情志不暢,性情急躁、心緒煩擾,則氣郁化火,熱郁血分;同時因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多有少動、多吃、飲酒多,喜食冷飲、甜食、油膩食物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不節引起脾失健運,生化乏源。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水濕,脾失健運,水濕運化無力,濕滯體內,濕自內生,郁久化熱,血熱與脾濕蘊結,內外交攻,內不能疏泄,外不得透發,燔灼血液,充斥皮膚,怫郁肌腠,產生紅斑、丘疹、皮膚瘙癢等癥狀。本病反復發作,遷延日久,血熱郁久成毒,熱毒耗傷氣血,煎熬真陰。陰液是人體重要的生命物質,與人的生死存亡關系密切,對疾病的轉歸有重要影響。陰陽相對平衡,才能維持正常生理狀態,血屬陰,五臟皆有其陰,體質因素、久病、熱邪、情志因素、勞累、外傷等均可傷陰。本病熱毒蘊久,陰血虧虛,且伴有脾虛,氣血生化無源,氣虛無力抗邪,故單純用清解法不易奏效,需加入健脾化濕益氣養陰之品標本兼治。
消銀解毒湯為已故著名皮膚科專家金起鳳老中醫治療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血熱證經驗方,療效可靠[9]。加味消銀解毒湯以涼血解毒、化濕益陰為法,由消銀解毒湯化裁而來。
方中水牛角苦咸性寒,專入血分,善清心、肝、胃三經之火而涼血消斑,為君藥。水牛角能縮短凝血時間、明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其煎劑鎮驚、抗炎、解熱作用顯著。佐以生地黃甘寒質潤,既善涼血瀉熱,又善養陰生津,為血分有熱及諸臟津傷陰不足者常用之品,生地黃具有止血、抗過敏作用,可以擴張血管,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內皮炎癥,調節細胞免疫功能[10]。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清肝瀉火,可軟化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能夠抑制遲發性變態反應。鬼見羽歸肝經,可破血通經、解毒消腫、殺蟲,有調節脂質代謝和減輕動脈粥樣功能。此4藥善入血分,由犀角地黃湯化裁而來,共奏清熱涼血消斑之效,此為血熱證常用配伍。
土茯苓味甘性平,健脾除濕,又有突出的解毒之效,抗菌、抑菌,護肝,消炎鎮痛,同時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一定抑制作用。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同時可抗過敏,有較好的抗菌與免疫調節作用[11]。虎杖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活血散瘀定痛,還可調節腸胃、通利二便,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抗病毒功效顯著。草河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涼肝定驚之效,本品有廣譜抗菌作用,同時可止血、鎮靜、鎮痛,且解毒消腫力強。此4藥除濕清熱解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麥冬甘寒滋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現代研究[12]顯示麥冬有抗疲勞、清除自由基作用,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抗體對一切非特異性刺激的適應能力,同時對體液免疫有極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促進抗體的生成,延緩抗體清退時間,提高細胞免疫能力,并對遲發型變態反應有抑制作用。與生地黃合用取“增液湯”之意益陰潤燥,壯水生津;薏苡仁健脾滲濕,利水消腫,清熱排膿,對癌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并可用于解熱、鎮靜。茯苓健脾寧心、利水滲濕,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現代研究證明其所含茯苓多糖確可針對性保護免疫器官,既可增強細胞免疫,又可增強體液免疫,且有抗腫瘤、鎮靜、降血糖等的作用。茯苓與薏苡仁均為滲濕利水之主藥。然其性純良,瀉中有補,雖為滲利之品,實能培土生金,有益于脾胃及肺。全蝎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且鎮痛作用佳。諸藥共奏涼血解毒、化濕益陰之效。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方中藥物有調節免疫、抗炎、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等作用,這與中醫現代研究成果和銀屑病西醫學治療原則相符。
本研究觀察顯示加味消銀解毒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一般起效時間為2周,急性期1周可明顯改善。連續服藥1月后能觀察到患者皮損顏色變淡,鱗屑顯著減少,斑塊漸漸轉薄,瘙癢減輕,后期斑片基本消失。大部分患者服藥1周后,自訴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癥狀明顯緩解。療程結束后,大部分患者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精神狀態良好。在治療過程中尚未觀察到明顯毒副作用。
然而本研究未涉及遠期療效隨訪,因此延長觀察時間以觀察復發情況更能反映中醫干預的效果,因此應加強隨訪,同時應多中心合作進行研究。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63-764.
[2] 國家中醫院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76-277.
[3]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學組.中國銀屑病治療指南(2008 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9,42(3):213-214.
[4] 劉輔仁.實用皮膚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13-623.
[5] 閆玉紅,盧傳堅,禤國維.尋常型銀屑病核心病機探討[J].遼寧中醫雜志,2012,39(6):1013-1015.
[6] 成改霞.中醫藥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2013,28(9):1975-1977.
[7] 張保恒.清肺涼血湯聯合阿維A治療尋常型銀屑病36例[J].西部中醫藥,2014,27(10):106-107.
[8] 穆迎濤,劉仁斌,趙光恒,等.白疕清治療尋常型銀屑病2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5,37(1):54.
[9] 瞿幸,張曉紅,牛福玲,等.消銀解毒飲治療銀屑病血熱證85例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2001,42(2):103-104.
[10]王樸.生地黃的現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6(8):986.
[11]許紅蘭.苦參的藥理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20):3066-3067.
[12]袁春麗,孫立,袁勝濤,等.麥冬有效成分的藥理活性及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21):2496-25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Modified XiaoYin JieDu Decoction in Treating Psorasis Vulgaris of Blood-heat Syndrome
QIAN Jingjing
Surgery of TCM Department in Chongming Branch of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cine,Shanghai 202150,China
B
1004-6852(2016)11-0089-04
2015-10-10
錢晶晶(1982—),女,碩士學位,醫師。研究方向:皮膚病的中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