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駿
歐盟“伊拉斯謨+”計劃與國際合作新機遇
童駿
2014年,歐盟正式啟動一攬子高等教育交流計劃“伊拉斯謨+”計劃。本文綜合分析了該計劃所支持的各類核心項目,包括短期交流、聯合碩士學位、戰略伙伴關系與知識聯盟、歐盟研究項目等,并重點指出該計劃給非歐盟國家帶來的開展國際合作的新機遇。
高等教育 國際合作 歐盟 伊拉斯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盟為促進師生流動,實施了各種教育交流計劃。其中,“伊拉斯謨計劃”(Erasmus)是歐盟實施的影響力較大的一攬子高等教育交流計劃。該計劃以荷蘭人文主義思想家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的名字命名,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歐盟于2014年1月正式推出了“伊拉斯謨”計劃的升級版——“伊拉斯謨+”(Erasmus+)。該計劃囊括了此前分散執行的有關教育、培訓與青年的七個子項目,并且更加強調國際合作,尤其是與非歐盟國家的合作。
“伊拉斯謨+”計劃預算總額達147億歐元,將于2020年執行完畢。從一些關鍵信息中可以看出,該計劃鼓勵歐洲高等教育機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項目、開展聯合培養、建設戰略伙伴關系等等。與舊計劃相比,“伊拉斯謨+”計劃以更為濃重的筆墨強調,要以多個項目為渠道與非歐盟國家開展交流合作(詳見表1)。

表1:“伊拉斯謨+”計劃支持的主要項目
“伊拉斯謨+”計劃通過各“項目國”(program country)相關機構實行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大多數項目均由歐方高校向其所屬國直接提出申請。因此,非歐盟高校若要利用這些機會,必須先充分評估和利用其在歐洲已有的、或潛在的合作伙伴關系。目前,該計劃共有33個項目國,包括28個歐盟成員國以及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土耳其、馬其頓。其他國家則被視為“伙伴國”(partner country)。
自1987年以來,“伊拉斯謨”計劃一直資助教師和學生在歐洲范圍內進行短期交流,已有三百萬歐洲學生從中獲益。作為“伊拉斯謨+”計劃的一個創新點,該計劃首次將國際師生流動的界限拓展到歐洲以外。根據2015年的評審結果,共有25000名師生獲批資助,其中70%將來歐洲交流,其余30%將離開歐洲赴其他國家交流,
“伊拉斯謨+”計劃還支持歐盟及非歐盟高校建立和開展高質量的聯合碩士學位項目,在全球范圍內吸引優秀人才。歐盟規定,建立此類項目,首先需由至少三所來自“項目國”的高校成立聯合體,隨后可自由吸納來自“項目國”和“伙伴國”的若干高校。每個聯合體可開展一個聯合碩士學位項目,學制為1至2年,學生需先后在至少兩個國家學習。聯合體還有機會聘請國際師資參與教學或開展相關研究。入選項目的學生可獲得包含國際旅費、生活費和保險費在內的高額資助。在“伊拉斯謨+”計劃推出之前,已有16000名學生參與此類項目。該計劃啟動后,預計將吸引25000名學生參與。
“伊拉斯謨+”計劃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聚焦機構間的戰略合作,對能力建設、戰略伙伴關系建設、知識聯盟建設予以資助。能力建設項目是旨在加強目標地區(通常是相對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跨國項目。例如,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曾聯合其他歐盟內高校、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伙伴高校共同申請機構能力建設項目,旨在幫助中哈高校提升學校英文網站的建設水平,加強各國高校在高等教育海外宣傳方面的交流互鑒。戰略伙伴關系和知識聯盟則是為了加強歐洲高等教育機構、研究中心、企業和工業界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創新。“伙伴國”的機構可以加入這些聯合體,但必須證明他們的參與足以為歐洲帶來實質的益處。
作為“伊拉斯謨+”計劃的一部分,讓·莫奈歐盟研究項目以法國政治家、歐洲統一運動的“總設計師”讓·莫奈(Jean Monnet)命名。該項目資助全球范圍內有關歐盟研究的教學科研活動、合作項目、會議以及學術成果。與其他項目不同的是,讓·莫奈項目允許“伙伴國”直接向歐盟提出申請,無需經過“項目國”。2015年,共有261個活動得到了該項目的資助,而近一半的活動申請來自“伙伴國”。
除了前文所列的核心項目,“伊拉斯謨+”還計劃培育一個廣泛的國際校友網絡。為此,該計劃推出系列項目,旨在加強歐洲高校、學生、校友之間的聯系。2014年春季,伊拉斯謨+學生與校友會(ESSA)成立,將統籌管理四個已有的組織:伊拉斯謨學生網絡(ESN)、伊拉斯謨世界計劃學生與校友會(EMA),學生合作、交換與交流組織(OCEANS),職業流動組織(garagErasmus)。
綜上所述,“伊拉斯謨+”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大力提升歐洲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化水平。從長遠來說,該計劃還意在加強各“項目國”管理機構的職能,培育獲資助學生的歐洲身份認同,并在非歐盟國家的機構、教師和學生中形成對歐洲高等教育的積極看法。而對于非歐盟國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來說,“伊拉斯謨+”計劃為他們與歐洲開展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良性合作創造了寶貴的機遇。
[1]European Commission.Erasmus+:The first year.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6-143_en.htm
[2]European Commission.Erasmus+ Programme Annual Report2014.P1-4.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brary/statistics/erasmus-plus-annual-report_en.pdf
[3]李建忠.“伊拉斯謨+”計劃:提升歐盟青年就業能力.《中國教育報》,2014年3月19日第10版.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