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國有企業是社會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近年來,中央在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更加注重黨的建設,一系列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有力舉措相繼出臺,明確“黨管企業”地位,為國企改革“定調”,充分彰顯了中央對國企“做強做優做大”的決心和方向。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國有企業黨組織要著力建設政治引領型、融入服務型、改革創新型、發展驅動型、凝聚保障型“五型”黨組織,促使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雙向融入、同頻共振,推動煤炭企業健康可持續,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一、擔當企業主心骨,創建政治引領型黨組織
當前,國家宏觀經濟深度調整,煤炭行業進入“三九”寒冬,煤炭行業改革挺進“深水區”,效益下滑和人心浮動給企業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面對生存發展的嚴酷挑戰,黨組織要從目標、思想和作風三個方面發揮引領作用。一是打造“四個示范”,在目標定位上領航。功成在于謀劃,思路決定出路。煤炭企業下屬的礦井,必須自我加壓、敢于擔當,發揮產量高、效益好、成本低、安全穩的優勢,爭當應對危機的先鋒隊和支撐發展的主力軍。把企業全年的工作思路貫穿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著力建設安全高效、科技創新、改革改制、文明和諧的礦井。二是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形勢越困難,越需要壯大主流思想,凝聚發展共識。要緊密圍繞“兩學一做”活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精心組織“企業渡難關、我們怎么辦”大討論,用廣播、電視、微信等平臺,通過“微宣講”“微電影”“微課堂”等形式,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全時空、全覆蓋、多層面、多角度的形勢任務教育和信心傳遞。堅持見賢思齊、“取經”成長,通過組織干部職工赴先進企業、兄弟單位學習調研,對標找差,學以致用,盡快把好經驗、好做法轉化為補齊短板、創新提升的新思路、新舉措,為實現企業各項戰略目標積聚正能量。三是踐行“三嚴三實”,在作風建設上示范。要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轉作風、提形象,提高職工群眾滿意度。當前,針對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的改革任務,作風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保障,需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要持續鞏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廣泛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固守紀律規矩、永葆政治本色;深入推進管理人員思想、作風、紀律“三項建設”活動,著力查改不認真、不細致、不負責“三不問題”,切實讓黨員干部為企業改革發展出實力、樹標桿、展形象。
二、巧當機制建設者,創建融入服務型黨組織
企業是經濟組織,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增效益、促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黨組織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機制建設為紐帶,把加強黨的領導與促進改革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促使黨組織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競爭發展優勢。一是抓大事謀全局,完善參與決策機制。緊扣企業發展參與決策,是黨組織引導企業行為,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意志表現和重要措施。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制度約束作用,進一步完善黨委會議事規則、黨政聯席會議制度、“三重一大”實施辦法,在經營目標制定、干部選拔任用、工資薪酬分配、重大改革舉措等方面,充分履行參與決策職責。二是強基礎上規范,完善工作運行機制。以班子建設高效化、隊伍作風優良化、思想政治工作實效化、管理工作精細化、安全生產可靠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修訂完善目標管理體系,強化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的主動圍繞、一體對接和互融共促,提升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三是嚴自律嚴查處,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有效整合監督資源,建立綜合評價、紀檢監察、審計監督和民主評價“四位一體”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班子成員特別是“一把手”和權力部門領導干部的監督,防止“權力尋租”;針對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改革改制等問題易發的風險點,強化超前防范和動態監督,建立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的全程實時監管體系,規范企業運營,堵塞管理漏洞,最大程度扎緊制度的“籬笆”。四是重考核講實效,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健全黨建工作考核意見,規范“德、能、勤、績、廉”五項基本指標,完善人均創效、人均降耗和重點工作進度等聯責指標。將價值創造目標按照管理層級逐級傳遞,實行班子成員、管理人員和職工三級考核,實現考核全覆蓋。推行月度與年度雙重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與單位、單位負責人、分管領導績效考核和收入掛鉤,與職工評先樹優和收入掛鉤,樹立“憑實干、重實績、求實效”的鮮明導向。
三、勇當改革促進派,建設改革創新型黨組織
站在新一輪改革發展的轉折點,國有企業黨組織要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牛鼻子,發揚敢啃硬骨頭的精神,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實施,最大限度激發企業內生活力。一是實施消腫減負,讓機關機構瘦下來,推行扁平化管理。當前,持續深入的改革舉措相繼出臺,要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積極穩妥實施大科室、大區制改革,著力構建職能有機統一、功能定位準確、人員精干高效的工作機構。二是變革運營模式,讓市場機制走進來。內部市場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根本性變革,是經濟“寒冬”中生存發展的必然抉擇。要積極構建“內部市場管理體系”,拓展“市場化+”管理模式,通過校企聯合“走出去”創效和培訓指導“引進來”創效相結合,努力實現個人、崗位、企業共贏夢想。三是改革三項制度,讓員工隊伍活起來。取消管理人員行政級別,實行聘任制、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完善干部考核機制,將績效考核結果與提拔任用、職級升降、薪酬支付、行政問責緊密掛鉤。調整各類人員收入比例,推動工資分配向苦臟累險和高技術技能崗位傾斜。對能獨立經營、自主創收、承擔風險的單位,實施崗位競拍、承包經營、契約化經營、項目部制管理,徹底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
四、爭當發展頂梁柱,創建發展驅動型黨組織
企業生產的現場是黨組織和黨員展現作為、體現價值的主戰場。要把企業生產經營的重點、難點、薄弱點作為黨建工作的主攻方向,依托大眾創新、全員創效“雙創”活動,創新黨建工作載體,在助力企業攻堅克難中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三個作用。一是圍繞安全生產,深入實施“黨員自身零違章、身邊職工零‘三違、責任區內零隱患、示范崗上零事故”的安全“四零”工程。在全體黨員工作服上繡黨旗,亮明黨員身份。推行黨內評先安全一票否決制度,讓黨員身份“紅起來”、形象“亮起來”、作用“顯出來”。堅持群防群治共筑安全,深化安監員、質量員、瓦檢員“三員合一”,群監網、崗、哨“三網合一”,織密齊抓共管安全防護網。二是圍繞降本增效,實施黨建項目化管理。面對效益下滑的巨大壓力,進一步拓展“雙創”活動平臺,用好專項創效基金,按技術創效、管理創效、崗位創效三個層面,實施黨建項目化管理,各黨支部根據本單位特點,拉出創新創效“正面清單”和降本挖潛“負面清單”。開展黨員“評星級、亮身份、作表率”活動,建立閉環提升的評星定級程序,進一步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熱情和活力。三是圍繞厚植發展優勢,創新研發核心技術。要圍繞“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目標,針對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煤炭清潔開發利用等重點課題,成立技術課題組,集中力量攻關破題,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促使更多的創新創效成果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五、善當職工貼心人,創建凝聚保障型黨組織
職工的心,企業的根,唯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黨組織要始終堅持發展依靠職工、發展為了職工,采取多項措施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職工,讓職工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一是打造成長平臺,提升職工成就感。人才是第一要素。在人才作用更為突出的現階段,要著力深化“素質提升”工程,注重人才梯隊建設,加大關鍵崗位、優秀人才激勵力度。深化“五型班組”建設,強化職工培訓,促使更多高素質技術工人成長成才,讓廣大職工有更多歸屬感。二是培育企業文化,提升職工榮譽感。依托國學教育實踐基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四德工程”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深入挖掘選樹凡人善舉、好人好事,倡樹新風正氣,讓職工學有榜樣、趕有方向,提升企業精神文明形象。拓展廣場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動載體,用先進文化和時代風尚去影響職工,豐富精神生活,培養健康身心,形成積極向上、崇文尚禮、敬業奮進的濃厚氛圍。三是建設幸福企業,提升職工歸屬感。要突出“經濟扶困、思想幫扶、精神關愛”原則,持續開展扶貧送溫暖、溫馨家園建設和“聽知解促”“金秋助學”等活動,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深推“多維度關愛職工”工程,針對不同人群特點實施“分類幫扶”和“精準幫扶”,構建起集志愿服務、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讓職工群眾在經濟寒冬中感受企業溫暖,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