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安宇
摘 要:用戶電力設施,即為用戶所擁有的受送電設備。在技術上,它是輸配電網路的受送端,在物權上,它是屬于用戶的,而不屬于供電企業。對于供電企業而言,解決用戶資產管理不僅能夠提升企業自身的供電服務形象,而且實現了企業“一強三優”的目標。本文對用戶電力設施的資產接收管理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為供電企業規范接收和管理用戶資產提供幫助。
關鍵詞:用戶電力設施;資產接收管理;用戶資產
一、現階段用戶電力設施的移交
目前來看,對供電企業而言,用戶電力設施的移交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農村集體資產的整體移交。這種情況主要是在電力體制改革的時候形成的,農村集體資產整體由供電企業管理,劃分給了供電企業。另一種是用戶個人的電力設施移交。這種情形是現階段供電企業接收管理用戶資產的主要來源,供電企業接收用戶自己投資建設的變電設備、高壓專用線路、進表線、小區配套電力設施和電纜等資產,供電企業需要對這些用戶電力設施資產進行維護和管理,并且一般采取的均為無償形式。近幾年來,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提高,以及房地產行業的經濟活躍,電力方面的需求和供電服務質量上的要求也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日益劇增。供電企業建設、運營和維護管理用戶電力設施資產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在城市公用配電系統的升級改造和小區配套電力設施的代建代管方面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依據用戶電力設施的構成來源狀況,用戶電力設施移交的主體主要是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房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以及大企業用戶。其中,居民小區業務委員會、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作為移交主體的主要部分。而依據用戶電力設施的構成類別狀況,供電企業所接收的用戶電力設施類別主要包括箱式變電站、輸配電線路、配電變壓器、開閉所以及低壓配套設施等,其中,主要的接收設備類別為箱式變電站、線路和配電變壓器。
二、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的管理
(一)現階段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
目前來看,供電企業對擬移交的用戶電力設施采取的主要原則是鼓勵接收。但是面對不同的移交主體,其采取的具體處理方法也是不同的,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處理措施。比如,對于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或者房地產開發商所移交的小區配套電力設施 (不考慮資產健康狀況)、政府資金補償性質的輸配網升級改造形成的電力設施,采取的就是鼓勵接收的原則,而對于學校、政府及其事業單位等公用事業的配套電力設施,以及一般工商業用戶、制造及加工企業等動力戶的配套電力設施,則采取不予接收的原則。現階段中,供電企業接收用戶電力設施主要按照下列方式進行資產管理。第一種,作為代管資產處理。供電企業在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后,所產生的類似維護費用只是根據合同規定向用戶收取代管費用或者在生產成本中支出,供電企業不做會計上的處理,資產總額不增加。第二種,作為無償贈與資產處理。供電企業根據資產評估報告和資產移交合同等相關資料,按照評估值或者移交資產凈值確認用戶電力設施的入賬價值,增加“資本公積”。同上一種方法相同,維護費用在生產成本中支出。
(二)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的風險
對于用戶來說,將電力設施轉交給供電企業有利于安全運行電網,并促進電網建設的發展,提升供電企業的服務形象。但是對于供電企業來說,接收用戶電力設施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和義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用戶電力設施的物權所屬性和設備運營維護管理相分離。其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法律風險大,產權模糊。目前制約供電企業全面性接收用戶電力設施的主要障礙就是用戶電力設施的物權和產權界限不夠分明。產權不明確,法律責任不清晰。需要對用戶電力設施的產權進行明確界定,才能夠規范供電企業應履行的法律責任范圍。委托管理權、法定管理權和產權移交相互分離,增大供電企業運行維護管理的風險。用戶將電力設施移交供電企業存在上述三種權利移交的部分,但是目前現行的法律中還未明確規定上述權利的范圍,這就造成了供電企業如果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它對用戶資產的運維管理將屬于無權代理行為或無因管理行為。其二,難以落實接收和運維的管理責任。首先,目前尚未規范用戶電力設施移交的合同管理,接收的標準和移交的程序也未統一。其次,供電企業需要維護的資產規模增加,運維成本也隨之增加,目前尚無相應的成本補償。
三、用戶電力設施的規范策略
(一)健全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相關規定,明確產權和物權移交界限
電網建設主要依靠用戶和地方政府投資建設電力設施,因此供電企業需要高度重視用戶電力設施的接收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接收管理的體制和程序,使得用戶電力設施的移交進行地高效、優質并且有序。此外,為了維護供電企業和用戶的共同利益,需要明確劃分移交的產權和物權界限,避免產生法律糾紛等問題。
(二)明確接收的經濟和技術標準,確定接收的處理方式
對于不符合接收條件的用戶電力設施,在不產生民事責任的情況下,只為其開展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對于變電站內用戶專用設施、公用電力設施、小區配套電力設施以及其他用戶電力設施,在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產權與管理的界限情況下,為其開展接收與維護管理工作;對于鐵路和公路跨越、南水北調、城鎮建設等資金或資產補償性質的電力設施遷移、改造,開展補償資產的接收和運維。
(三)規范和健全用戶移交資產臺賬和財務管理
對于用戶移交資產的評估統一標準,嚴格規范賬務核算,并確定建卡標準和方法,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四)明確雙方產權和移交時間
在移交合同中,需要明確劃分和規定雙方移交的產權界限和移交日期,便于明確雙方的承擔責任和法律程序。
(五)加強移交的合同管理
合理制定移交的合同內容,明確雙方的物權和產權責任范圍和界限,避免發生法律糾紛,減少法律風險。
(六)加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移交行為的法律約束
首先,對于小區配套電力設施,在驗收送電前,需要提出在 《商品房購買合同》 中增加對購房者有移交的提示及說明內容。其次,與業主委員會簽訂移交協議。最后,還沒業主委員會的小區,居民可集中簽訂移交協議。
參考文獻:
[1]耳建彬,尹克周.用戶電力設施資產接收管理探討[J].會計之友,2011(36).
[2]李秀清.用戶電力設施資產接收管理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