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群文舞蹈以它自身獨有的內涵活躍在社會文化舞臺上,它的教育價值是社會價值的表現形式之一。群文舞蹈它是人們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的重要樞紐之一,它能夠很好地傳遞和表達人們之間的情感,它有和諧社會環境的社會價值,群文舞蹈是社會交往、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基因,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和諧交往。本文從群文舞蹈,和諧社會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進行探討和分析了群文舞蹈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群文舞蹈;和諧社會;推動作用
目前,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我國的經濟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物質需求被滿足的同時,更加的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并且人們在審美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群文舞蹈教育其實也是審美教育的一種媒介,可以改變和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念。群文舞蹈的發展有利于增長人們的文化意識,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流,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一、群文舞蹈
(一)群文舞蹈的概述
眾所周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缺少不了舞蹈的,從古至今都是這樣,人們往往用舞蹈的形式來展現某種意向或活動,達到傳遞自身情感的作用。群文舞蹈和專業舞蹈有所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共性。它們的有相同的服務對象,那就是群眾,都是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而存在發展。群文舞蹈的編排都是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技能的。總的來說,群文舞蹈就是人們利用閑余時間,以個人為主體,自發的組織進行社會文化活動,達到自娛自樂的效果。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日常生活,還帶動了社會文化的繁榮發展。
(二)群文舞蹈的特點
1.群眾性。群文舞蹈也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是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個載體,可以很好地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群文舞蹈的面對對象是群眾,群眾是群文舞蹈的中堅力量。群文舞蹈的編排和創作,它的宗旨就是符合群眾文化,從而向群眾普及舞蹈文化,以此來提高群眾的舞蹈素養,提高群眾的審美觀。群文舞蹈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應該明確,它的創作必須要突出群眾性這一特性,要讓廣大群眾所能夠接受,群文舞蹈它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旋律,都彰顯著生活的內涵,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2.娛樂性和教育性。隨著我國經濟的全球化,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物質生活方面的享受,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群文舞蹈在順應這種潮流的形勢下,得大了很大的發展,群文舞蹈帶給群眾的不僅僅是自娛自樂,而是群眾在舞蹈的訓練過程中,不斷地發覺自己的潛力,讓群眾有了一雙發現善與美的眼睛,提高了群眾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品位。群文舞蹈是群眾表達自己喜怒哀樂的工具,它是群眾表達自己情感最直接的一種方式。能夠使群眾放松自己的心情,讓所有的壓力一掃而空,還可以陶冶群眾的情操。群文舞蹈這種群眾自發性發起的社會活動,以它積極、健康的特色成為了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文舞蹈潛移默化的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和審美觀念。推動了社會文化積極健康的發展。
3.非專業性。因為群文舞蹈面對的對象是群眾,所以它有普遍的非專業性,對舞蹈演員沒有很嚴格的專業要求。但是群文舞蹈的編排和創作要求有一定的技巧性,要張揚個性,在不太專業但卻及其樸素的動作下,要有真情實感的流露,這其實對群文舞蹈來說還是有極高的難度的。
4.民族性和民間性。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群文舞蹈的表現形式都是不同的。它融合了當地的傳統文化,結合當地的社會形態來表達民族性的東西,表達著不同地區和民族的情感,表達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地域風貌,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群文舞蹈有著鮮明的民族性和民間性。
二、推動融合,改革創新
(一)群文舞蹈內容、形式的改革創新
群文舞蹈以它自身獨有的魅力矗立在社會文化當中,是別的文化藝術所不能夠代替的。群文舞蹈總是以它豐富的內容,獨有的形式表達著自己的社會價值,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同時容納和接受不同年齡層次的群眾,它的這些特性對群眾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是別的藝術門類無可替代的。所以,我們要在群文舞蹈的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地改革創新,才能讓它更好的服務與群眾。我們要突破群文舞蹈地域性的束縛,要讓它不斷地吸收新的事物,融合不同民族的東西,要以各種各樣的表演形式來發展群文舞蹈。
(二)完善群文舞蹈機構
群文舞蹈的快速發展,除了它特有的表現方式和豐富的內容,更離不開群文舞蹈機構。所以我們要用科學的管理方式來進行群文舞蹈的編排,也要有完善的監督機制來監督群文機構的正常運行。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改革和完善群文舞蹈機構,以此來確保群文舞蹈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立足與群文舞蹈的發展趨勢,不斷地改革和創新群文舞蹈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讓群文舞蹈更好服務與群眾,更好的發揮它的社會價值。只有建設好群文舞蹈這個群眾文化,才能豐富群眾的日常文化生活,有利于群眾的和諧交流。其次,還要建設好群文舞蹈機構,要讓群文舞蹈在一個成系統的規模下發展。群文舞蹈的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
參考文獻:
[1]孟楠.東北秧歌的審美文化透視[D].暨南大學,2007.
[2]吳小俐.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初步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8.
[3]劉麗.體操類競技項目藝術表現力的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4]王靜.在韻律和舞姿之間[D].廣西師范大學,2006.
[5]韋文娟.德利布的芭蕾舞劇《葛蓓麗亞》與《希爾維亞》音樂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
[6]鄒小燕.論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D].廣西師范大學,2007.
[7]鄭玉玲.漳州民間舞“大鼓涼傘”的藝術特征與文化價值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