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楠++韓白蓮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中共中央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重要決議,是構建和諧河北的內在要求。近年來,保定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較快,在推進文化事業發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亟需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
一、公關文化資金投入不足
保定市將公關文化建設列入到宣傳文化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從現在來看,投入資金總額偏少,增長服務較慢。而與市級層面相比,縣鄉村三級的文化建設方面突入的專項資金更存在不足,不能滿足地方的實際需求,特別是基層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財政撥款只能保證基本的工作運轉,幾乎沒有設別維護和經常性活動的相關經費,不能保證創造性滴開展工作。如市區的公共充電樁,設備基本上處于閑置或破損的狀態,沒有后續資金的跟上無法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公共設施形同擺設一般。
二、公共文化設施缺乏管理,利用率低
通過對現有的公共文化場館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多數的場館建立起來了,后續的管理卻沒跟上,特別是缺乏標準化的服務方式和長效的運行維護機制。各類文化建設普遍存在著重復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從數據統計上看基本上完成了建設任務,但是缺乏管理和有效的使用,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以新蓮池書院為例,除了承辦一些單位組織的茶藝、茶花的活動以外,大多數的民眾都不知所存在。基礎公共文化設施、設備的閑置或被擠占挪用問題更為突出。有的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與鎮政府、辦公室合在一起,老百姓很難走進去參加活動,有的文化場所雖然是獨立辦公,但平時并不開放,又有在上級部門檢查或者領導視察工作的時候才開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少,未能真正的發揮其作用。也有的鄉鎮文化設施設備陳舊,文化活動難以滿足群眾需求,導致群眾參與性不強,積極性不高。
三、基層文化人才匱乏
在市縣級的文化事業單位中,工作人員數量少、在編少的問題較為突出,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和業務人才隊伍萎縮,在鄉村一級的的情況就更為嚴重。全市在編的人員里,實際業務主要也是參與經濟建設工作,部分村級大院和設區文化中心根本就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又村(社區)干部兼任,也僅能應付完成上級布置的工作任務。
其次,基層文化人才學歷層次和專業素質普遍偏低,高層次、復合型的人才不足,文藝專業人才和文化活動帶頭人、組織者缺乏。一些基層文化隊伍僅僅靠傳統的“傳幫帶”的方式培養新人,,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專業技能水平較低,服務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這些都成為制約公關文化發展的瓶頸。
四、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均衡
城鄉之間的居民公共文化生活差距較大,一方面是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閑置,另一方面是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老舊破損、讀書看報難得情況還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是城區居民可以享受豐富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另一方面是農村居民可以看電視、大牌、聊天等方式作為公共文化生活。
其實,保定轄區縣市眾多,列于河北省之最,不同縣區的居民文化生活差距大。由于各縣區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在文化建設投入的資金力度也不盡相同,直接影響和制約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均衡發展。
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構建,在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提高居民幸福指數、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已經初步顯現出來,但與發達地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
首先,需要各級政府把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放在與經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定期到圖書館、大劇院、書院等文化場館進行調研、現場解決存在的問題,不遺余力的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以硬件的全面鋪開帶動軟件的整體升級。在電視、報刊、網絡等主流媒體上積極宣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文化項目、文化產業的積極作用、使群眾入眼入心入腦,從被動響應變為主動參與、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濃厚創建氛圍。
其次,要依托古城保定的自身文化優勢,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保定文化特色產業,積極創建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名村。在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中,探究其悠久的歷史和歷史遺跡,逐漸增加其文化內涵,對其歷史古跡充分保護與修繕時保持其優勢,合理利用與開發,保持原有的風格風貌,凸顯本地區文化實力。
最后,大力培養管理人才,對全市文化事業管理人員基本情況進行摸底,根據年齡、學歷、工作性質等要素進行分類,“量體裁衣”式的制定符合個人實際的培養方案,全面提升全市文化事業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定期開展下基層、走村落等與基層近距離接觸的互動式體驗活動,密切同“服務對象”的聯系,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好的點子、想法與群眾的互動交流中落地生根,形成多元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務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的滿足和文化權益的實現,直接影響了政府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的構建。在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如何把握好正確的方針,做好這項工作是關系到保定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面對復雜多變的問題,應發揮其自身文化特色優勢,適當調整政府財政投入的比例,制定優質可靠政策,因地制宜,一視同仁,照顧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