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
前不久,由上海楊浦區人民政府、同濟大學、上海青年創新創業學院、人民網等單位共同舉辦了“創業楊浦、創新再啟航峰會暨IE創業營開營典禮”,我作為上海青年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參加了這個活動。
同濟大學有著非常濃厚的創業氛圍,同學們的創業熱情感染了臺上的嘉賓。這和過去幾十年的中國創業環境是截然不同的。
創業需要一個氛圍。硅谷是全球公認的創業基地,并不斷締造創業神話。比如上世紀誕生的惠普、蘋果、英特爾,比如互聯網時代的谷歌、特斯拉等。還有很多成功的創業公司,他們并非硅谷創造,但是最終落戶硅谷,比如世界前三大互聯網公司之一的臉譜公司。我覺得其中最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硅谷擁有一個創業和創新的氛圍。如果去硅谷的咖啡廳、餐廳,你經常可以看到、聽到周圍的人在討論創業的話題,討論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新的技術,你會被那樣的氛圍感染。
在硅谷,創業是一種永遠流行的時尚!
我們說創業成功是不能復制的,但是創業模式的成功是可以復制的——我們可以營造一個“硅谷”一樣的創業氛圍。
以同濟大學為例,它為學生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創業氛圍——100%的學生接受創業課程,10%的學生選擇創業并接受創業的專業輔導,最終1%的學生在創業之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務實而獨特,這也是同濟創業成功的原因之一。
創業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國內的創業環境還剛起步,一方面民間資本注入創投的總量還不夠,另一方面許多國內投資者仍處于追逐短期利益回報的階段,所以在目前這個時期,政府的主動支持將對當下國內創業環境的培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的相關部門應該更多地參與進來,帶動創新創業的發展,讓年輕人的創業變得簡單。
早在1992年,我就在美國創業,我的感受就是當時美國擁有一個相對比較寬松的創業環境。以注冊公司來說,在美國,你只要沒有重復的名字就可以自己注冊成立公司,不需要提前明確公司經營范圍。如果你需要經營特殊的行業,你再從相關機構獲得許可證即可,而不像國內有諸多前置審批。
另一方面,就是稅收政策對創業者更加寬松。在美國,初創公司除了給員工繳納醫療保險外,一般就只有所得稅,沒有營業稅、增值稅、城建稅、教育稅等賦稅條目。也就是說創業公司不賺錢不繳稅,這樣可以相對有效地緩解創業者的資金壓力。
創新創業將是中國未來10年的大常態,我們已經看到國家層面邁出了積極的第一步,相信很快會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出臺,為國內的創業環境添加更多養料。而未來10年,上海青年創新創業學院將幫助更多的青年去實現創業的夢想。
中國的青年創業者需要更多關注與支持,我們已經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