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駿
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們踴躍遞交議案建議,充分體現了省人大代表履職為民,服務全局的責任意識和歷史擔當。

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已經勝利閉幕,短短五天的人代會,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聯名提交的議案1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958件,涉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生活垃圾處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大氣污染治理、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代表關注的側重點雖然有所不同,但都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愿望和要求。
許麗珍等代表:“垃圾圍城”不容忽視,加快推進分類處理
案據:隨著我省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垃圾的產量和堆積量也在逐年增加,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只有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處置量,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改善生存環境質量。
近年來,我省垃圾分類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垃圾分類的基礎設施未到位,環衛設施尚未形成統一規范。二是缺少有約束力的政策法規,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在宣傳和引導過程中,有些居民不配合,沒有一定的政策法規約束。三是試點單位的垃圾清運不規范。
建議:一是先易后難確定試點單位。先把行政事業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納入試點范圍,以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廣泛開展輿論宣傳工作。積極開展電視、報紙、網絡及上門宣傳等工作,營造強大的垃圾分類氛圍,提高人民群眾知曉率。三是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盡快規范垃圾分類試點單位的環衛設施,營造垃圾分類的氛圍。四是配置人員并落實經費。投入一定的人力,配備專職人員;建立垃圾分類工作經費,保障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周德文代表:化解房地產庫存, 穩定房地產市場
案據:2015年,浙江房地產市場逐漸趨暖,杭州、寧波、溫州等重要城市出現了房地產銷售大熱現象,房價也從4月開始成斜線向上,9月份已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到11月份比去年同期高出2.2個百分點。但是浙江樓市庫存壓力仍然很大。例如,溫州市區2015年12月初住宅庫存量僅70多萬方,但2016年商品房的供應量可能會達250萬方,還有近200萬方的安置房竣工支付,其中可能有近1/3會流向市場,如果按2015年的去化量近150萬方,顯然庫存量會出現猛增。所以,化解樓市庫存對穩定浙江房地產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一是要穩定人心,正確理解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浙江樓市回暖現象保持理性。政府要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正確認識,理性對待,既要鼓勵房地產企業積極去庫存,也要預防房地產過熱回潮。二是要調結構,對商品房庫存多的縣、市、區減少或暫停商品房用地供應,促使房地產市場供給與實際需求相適應。三是要靠改革,讓農民工成為新市民,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增加有效需求。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跟進再就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并在貸款及利率上給予優惠支持;政府也可以收購庫存房作為公租房,擴大公租房租住對象。
可祥代表:加強大氣污染治理, 促進空氣質量改善
案據: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大氣污染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尤其工業集中的城市霧霾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據了解,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一是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硫、粉塵、廢氣、煤煙等排放超標,使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大大增加;二是城市生活中的生活廢棄物、汽車尾氣的排放,使得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和二氧化硫含量增加;三是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建筑工地和道路建設的粉塵也是導致霧霾污染的主要原因。
建議:一是加強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反國家規定的排放行為,以法律手段制裁隨意排放生產廢棄物的責任人,以經濟手段懲罰污染環境的企業。二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要減少對煤炭資源的使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于生產投入大、效率低、能耗多的企業,要加強科技投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四是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踐行綠色消費、綠色出行,減少生活中廢棄物的排放,加強宣傳教育,使大眾增強環保意識,促進大眾積極參與大氣污染治理。
汪惠芳等代表:完善監管體制, 保障食品安全
案據: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后,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已初步形成。目前,仍有不少問題,需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一是“倒金字塔”體制呈現多頭指導。現行食藥監管體制屬于“倒金字塔”321組織架構,這種監管體制易造成多頭指導,使部門與部門之間、科室與科室之間出現界限不清、責任推諉,從而導致基層亂象頻生。二是實際整合效果不達預期。執法人員總體偏少,執法人員能力不足,法律賦予的地位不夠,整合之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三是食品監管專業性、重要性未能真正體現。一方面是監管職責下壓,另一方面食品監督在鎮(街道)雖有組織,卻無專人專編。
建議:一是深化機構改革,制定統一標準和執行規范。省級食品監管部門應該以《食品安全法》為依據,制定統一、明確的標準和執行規范,為基層監管執法提供依據。二是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基層執法監管能力和水平。三是理順食品監管體制,不斷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繼續完善現有體制,優化人事架構,深化行政追責制,加速出臺配套準則,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和監管主體。四是創新監管機制,加快“大信用”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要加快商事登記電子政務系統“大信用”公示平臺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政府職能部門間共同做好信息對接、信息共享、公眾查詢等信息保障工作。
姚新義等代表:全力推進“互聯網+”,集聚整合網上優勢
案據:“互聯網+”是我省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增強發展新動力、建立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抓手。我省對信息技術和網絡利用的研判起步較早,發展較好。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省在有效集聚整合網上優勢,制定網絡使用規范,增強網絡利用效率上,仍存在不小的提升和發展空間。一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法制環境仍不明朗,電子商務模式的有效管理服務機制和扶持政策尚待健全。二是專項資金盤子較小,對電商發展支持力度不夠。三是人才梯隊資源儲備不足,在引領產業經濟轉型升級上存在短板。
建議:一是全力推進“互聯網+商貿”,奠定我省電子商務全球地位。加快制定電子商務行業法規,推動《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條例》盡早出臺。二是全力推進“互聯網+制造”,實現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培育新模式與新業態,完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發展產業協同互聯網平臺,整合現有行業平臺資源,營造健康有序的融合創新與協同發展環境。三是全力推動“互聯網+物流”,加強服務與產業拉動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推進快遞和制造業的聯動。四是全力推進“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通過物聯網、智能設備等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提升農業生產水平;發展服務于農業的云計算開放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平臺,提高農業經營的社會化水平。
李建平等代表:推進“醫養結合” ,加快養老事業發展
案據:近年來,我省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養老問題顯得日益突出和嚴峻。當前,老年人醫療和養老體系分屬衛生、民政等不同的主管部門,養老機構只能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居住等養老服務,“養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養老”,二者并不能有效對接,給老年人的養老和醫療帶來不便。
建議:一是強化政策資金保障。建議出臺我省“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相關政策,規范醫療護理和養老服務行為,使“醫養結合”養老機制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二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醫療機構建設。推進社區老年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加強社區醫療隊伍建設,加大社區醫療設備投入,為基層社區醫護提供保障。三是促進醫療和養老資源融合。全面梳理整合我省現有養老服務資源,積極探索在有條件的養老機構中設立醫療機構,真正實現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的結合,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四是推進養老機構醫保制度全覆蓋。要把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納入醫保體系,將老年人在養老機構內消費的醫療護理費用納入醫保范疇,或者采取政府補貼等形式引入商業保險機制,最大程度減少老年人家庭經濟負擔。
徐建華等代表: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加快學前教育立法
案由:學前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省的情況看,我省已具備實施學前教育義務化的財力。政府應切實承擔起發展學前教育的重任,加大經費投入,構建“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建議:結合我省實際,出臺《學前教育條例》。《條例》基礎理念和價值取向,應強化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凸顯和增強政府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主導職責,以公平和均衡為基本價值取向。重點要建立以公共財政為支撐的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比例,設立并增加學前教育專項經費,積極研究建立政府和家長共同承擔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明確幼兒教師的身份、待遇、培訓,規定幼師行為準則等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