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當中流傳著數張論文數據庫中國知網的網頁截圖,截圖內容為兩篇高度相似的碩士學位論文。有記者下載兩篇論文比對后發現:這兩篇論文的正文部分高度相似,連中文題目、摘要、關鍵詞,甚至致謝語都到了近乎一字不差的程度。
有網友指出,幾乎原封不動的抄襲,“這著實令人震驚”。抄襲者可能并不知道他的論文會被論文數據庫收錄,終究顯原形。
有輿論認為,我國高校為防止學生抄襲或者重復研究,已經在研究生做學位論文時建立了學術查重制度,而這起抄襲事件之所以發生,可能是當事人利用了時間差。有輿論質疑,導師為何沒有發現抄襲?要求追究導師的責任。
“學術規范意識的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是,對于學術不端,不能有任何僥幸?!币恍┰u論指出,學術是社會公器,學位論文不只派申請學位的用場,還是公共的學術資源,要向社會開放。要通過借助互聯網技術,不斷加大學術數據庫建設,并公開學術數據庫,讓學術從封閉逐漸走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