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王基德 執(zhí)戈者
獵塔湖位于我國四川省甘孜州東南部的九龍縣。那里有遼闊的草原牧場,濃密的原始森林,五彩的高原湖泊和峻峭的千年雪山,景色非常優(yōu)美。1929年,美國探險家、攝影家J·F·洛克先生來到了九龍,并拍下了大量珍貴的照片,引發(fā)了世界人民對于獵塔湖的向往。
九龍當?shù)厍О倌陙硪恢庇兄吧裆绞ズ钡膫髀劊瑐髀勚械摹吧裆健闭谦C塔湖所在的“扎托山”,“圣湖”指的則是“獵塔湖”,藏語中的“扎托”就是“神秘”之意。而更具傳奇色彩的是,在當?shù)匾蛔麨榧账碌那旯潘轮校胁亟浻涊d著獵塔湖里有件千年的“寶貝”,據(jù)傳這件“寶貝”指的就是棲息在湖底的水怪。
世界知名水怪
多年來這些水怪被傳得千奇百怪,一些聞名世界的水怪還被演繹成了小說、電影等,有的甚至還被染上了宗教或迷信色彩。比如,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的蘇格蘭尼斯湖水怪的傳聞雖然從未被證實過,但是全世界許多著名科學家仍然堅信尼斯湖中確實存在一種至今尚未被人們查明的怪獸。他們認為,尼斯湖一帶曾經是海洋,經過近億年的地殼運動,才逐漸變成今天的樣子,因此很可能有一種尚未被人類認識的遠古海棲爬蟲類動物至今仍生活在尼斯湖里。而根據(jù)這一傳說拍成的電影,如《尼斯湖事件》《尼斯湖怪:深水傳說》等也均為大家所熟知。
被發(fā)現(xiàn)并證實物種類型的兩大水怪
1.1938年在南非發(fā)現(xiàn)的水怪——滅絕千萬年的遠古魚類腔棘魚。
神出鬼沒的獵塔湖水怪
中國的水怪
我國很多地方也有關于水怪的傳說。比如在這些地方都有人聲稱見過水怪的蹤影(見右表)。出于對水怪的強烈興趣,我和伙伴們決定選擇一個相對比較合適的地點,去實地考察并拍攝水怪的蹤跡。
根據(jù)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及可信的數(shù)次目擊報告,并綜合水怪所在地的拍攝條件與環(huán)境狀況,我們最后確定的探秘地點是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的獵塔湖。
神秘的水怪
水怪通常是指世界各地被目擊過但尚未被正式確認的水下隱棲物種,科學的全稱是Unidentified Submerged Object,有時也會用USO來替代,而在民間就被俗稱為“水怪”。其實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現(xiàn)過水怪的身影。
獵塔湖水怪的相關目擊報告
多年來,已經有很多人聲稱目擊過獵塔湖水怪,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說法吧。
相傳九龍縣藏傳寺廟吉日寺的藏經中記載的千年“寶貝”就是獵塔湖水怪。據(jù)吉日寺的洛讓達瓦喇嘛翻譯的經文,很多年前當?shù)鼗罘鹪讷C塔湖邊看到有東西在水里跳躍,但速度太快,跳起來就馬上不見了。
1998年8月,高原奇人洪顯烈在獵塔湖首次目睹不明生物;后來經過10年的追蹤,拍攝下該生物活動時產生的四大奇異現(xiàn)象。
2004年6月,當?shù)夭孛駶扇手粳敽屯鮽愋阍诤呅菹r,突然聽見湖中傳出了巨大的響聲,然后從湖面上鉆出一個奇怪的動物,頭很大,嘴像鱷魚,頭頸像大蟒蛇。
2005年8月10日,當?shù)匚幕拘麄鞲墒峦蹰L生無意中看到湖中出現(xiàn)了一個不明生物,并憑著記憶將那個生物的樣子畫了下來。據(jù)口述,該生物露出水面的皮膚以白色為主,上面有些黑點;頸部以上有點像恐龍,有頭冠;王長生還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為這個生物添加了鱗片。
2006年,日本電視臺來獵塔湖進行實地拍攝水怪的蹤影,但是只拍到了湖面下出現(xiàn)的發(fā)光體,在發(fā)光體前方約3米的地方,有一股水流噴出。
當?shù)氐牟刈羼R幫常年依山而生,依湖而活,是與水怪接觸最多的人,有多人聲稱見過水怪,他們的描述幾乎相同:身體淡黃,頭部青灰,體長3米以上,行動方式多樣,頭部會噴水。
由此可見,雖然很多人聲稱見過水怪,但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能確定水怪存在的相關影像資料。因此,這次獵塔湖水怪探秘計劃的重點就是拍攝水怪蹤跡,希望能獲得有價值的一手影像資料。
2.1977年4月25日,日本漁船瑞彈丸號在新西蘭外海打撈起一具水怪尸體,最后這個水怪被證實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未認知的動物。
由此看來,其實一直到現(xiàn)在為止,被發(fā)現(xiàn)并證實的水怪并不是真正的“怪物”,而只是之前未被人類所認識、發(fā)現(xiàn)和了解的隱棲物種。
水怪的幾種可能性
1.無法定論的大型水生動物,如兩棲類或爬行類,或因環(huán)境污染導致的水生物變異。
2.火山爆發(fā)后在深水中短時間內形成或發(fā)育的生物。
3.遠古海棲爬行類動物的后代,比如蛇頸龍、滄龍、克柔龍、滑齒龍等。
4.巨型魚類,如喀納斯湖中的水怪,雖未被捕獲,但是被主流學界一致推斷并認定為巨型哲羅鮭。
5.一種不同于現(xiàn)有生物的新物種。
紅色路線為行進路線
一、研究獵塔湖衛(wèi)星地形圖
海拔:4350米
長:400米
寬:230米
復雜而詳盡的準備
Day 1—3
驅車兩天,我們離目的地越來越近,路也越來越不好走,終于在第二天的傍晚到達九龍縣城。休息了一夜后,第三天一早我們開車前往湯古鄉(xiāng),中午時分抵達了山下的扎營處。從此處開始,我們需要步行約10公里的山路。路程看似不長,但是山路崎嶇,天上還下著雨,再加上獵塔湖的海拔非常高,我們還要克服比較嚴重的高原反應,所以這真的算是一段艱難的旅程。
三、安排行進路線
經過反復研究,我們最終決定開車至離獵塔湖區(qū)最近的九龍縣湯古鄉(xiāng),剩下的路程全靠步行。根據(jù)地圖偵測,抵達目的地的步行全程約10公里。
二、制定拍攝計劃
2.遙控拍攝
(1)改裝無人遙控快艇:一旦湖面有生物跡象或發(fā)光旋渦現(xiàn)象出現(xiàn),快艇即可攜帶水上和水下的攝像頭近距離拍攝,獲得珍貴的視頻資料。
(2)改裝無人潛水艇:用于拍攝水下環(huán)境。排水量為7.7升,長度為77.4cm,水下速度為2公里/小時,最大潛水深度可達10米,拍攝距離為500米,并搭載探射燈和高清攝像圖傳系統(tǒng)。為保險起見,棄用無線操控,而改用50米長的有線連接,只做垂直上下動作。
3.獵物誘餌拍攝
將獵物誘餌系于淺水區(qū),在誘餌身上和四周安置攝像頭,如若目標可以短時間離水上岸獵食,或者本來就是兩棲類生物,可望獲得珍貴的視頻資料。
1.常規(guī)拍攝
使用多機位布守,環(huán)湖四周各設置一個機位,湖口設一個機位,各機位間通過步話機聯(lián)系,這樣可在全方位拍攝目標素材的同時增加拍攝成功率,也可以排除因為角度及光線的影響而產生的錯誤視覺效果。
四、調試、安裝、改造相關設備
行進速度比想象中慢多了。由于天色已不早,經過一番商量,我們決定在空地附近的樹林里找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開始第一次安營扎寨。
臨出發(fā)前,我們帶上了一只叫小白的小山羊。猜一猜,小白的作用是什么?
Day 4—5
沒想到第四天早上一起來,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為了安全起見,大家決定原地休整一天,一方面是讓身體適應高原的氣候環(huán)境,另一方面用吃藥來緩解身體上的不適。
經過一天的休整,到了第五天早上,大家的狀況均有所好轉,于是決定繼續(xù)向湖邊開拔。第五天下午,大家終于順利移師到了湖邊的營地。等安置好營地,天色已晚,大家圍著篝火聊天,拍美麗的星空。
Day 6
第六天早上醒來,大家都覺得舒服了很多,于是開始了正式的觀察和拍攝工作。經過一番討論,決定結合事先做好的規(guī)劃,分頭去實地偵測,找出最合理的蹲守機位,并架設相應的攝影攝像設備。
我們背著設備和帳篷又走了一段山路,獵塔湖終于出現(xiàn)在了眼前,覺得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欣賞了一番美景之后,大家分頭行動,摸索了很久,終于在合適的觀測點架好了各個機位,搭好了帳篷。
Day 7—13
接下來整整6天時間,我們就蹲守在獵塔湖附近的各個據(jù)點和營地,拍攝湖面的各種變化。隨著時間一點點地流逝,我們的情緒從最初的興奮慢慢地趨于平靜。起初兩天,我們偶爾會發(fā)現(xiàn)湖面泛起較大的漣漪,你看,是不是很像水怪即將出現(xiàn)引起的巨大漣漪?但觀察久了我們才知道,那實際上不過是風力作用引發(fā)的水紋運動而已。
第一次發(fā)現(xiàn)
連續(xù)觀察兩天都一無所獲,大家有些泄氣。第三天午時,湖面上突然泛起白光,整體呈長條狀,并且末端的水紋呈旋渦狀運動,照片上左邊和右邊白色發(fā)光部分包裹的黑色區(qū)域,就是旋渦狀的中心位置。這種水紋的運動方式和先前看到的風力作用引發(fā)的水紋運動不太相同,但是一直到水紋慢慢散開,湖面漸漸歸于平靜,我們也沒有看到任何物體冒出水面。
“高科技”偵測
為了進一步偵查水怪的蹤跡,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潛水艇和快艇也放進了湖中。為了方便觀察,我們給潛艇系上了魚線和魚漂。在拍完第一組素材以后,潛艇上浮時發(fā)生了意外,只能通過向后倒車加速的非正常方式浮出水面。為了保護這昂貴的器材,我們后來就再也沒有讓潛艇入水。從拍到的視頻素材看,湖底除了淤泥和樹葉,連一條魚都沒有看到。
潛艇探測失敗,我們只能讓快艇出馬。相比潛艇,快艇只能拍攝水面下1—2米的區(qū)域。原本是計劃用來穿過水面發(fā)光旋渦時使用的,但在實際使用時才發(fā)現(xiàn),由于視角高低和水平的關系,拍出來的旋渦就是一條平行的波浪。
失之交臂的遺憾
觀測的第三天下午,湖面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異現(xiàn)象。有一條直徑2—3米的直線白色水跡,保持著勻速慢慢向湖邊移動。透過望遠鏡,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一個類似魚的長條形生物正慢慢地在水下游動,并漸漸靠近岸邊。
我們趕緊拿起超長焦鏡頭的相機準備拍攝,但是超長焦鏡頭視野太小,對焦和搜尋目標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當鏡頭終于對準的時候,那生物已經非常接近岸邊,并被湖邊的大樹完全遮擋住了。于是大家迅速往岸邊相應的位置跑過去,想搜尋它的蹤影,但是到了岸邊,卻什么也沒有看到。這是這次探秘活動我們最接近水怪的一次,但是卻沒能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也是此行最大的遺憾。而且,它靠近岸邊的行為讓我們不禁猜測,它是否登陸了呢?獵塔湖的水怪是否不是魚類,而是一種兩棲類生物呢?
更令人驚異的是,在我們正準備返回營地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沙灘上的一些類似鞋印又疑似腳印的奇怪印記。我們對比了所有人的鞋底,沒有一雙鞋的鞋印能與之吻合。這是不是水怪留下的呢?答案不得而知,這個懸念也成了我們此行最大的遺憾。
又一次追蹤
一天下午,湖心偏東一側出現(xiàn)了疑似巨大生物的影像,應該有8—9米的長度,像是有什么巨大的深色物體將要浮出水面,卻又沉了下去,湖面也因此而產生了明顯的旋渦水紋。憑借我們這么多天來對湖面的觀察,可以非常肯定這次絕不是由風向運動而產生的現(xiàn)象。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為了不錯失良機,我只能拿著廣角鏡頭拍下了這組影像。
Day 14
到了第14天,我們帶的干糧和用品幾乎“彈盡糧絕”,不得不比原定計劃提前3天結束我們的探秘之旅。這次深入獵塔湖區(qū)十多天的實地蹲守拍攝,通過多種拍攝方式獲得了許多有效的素材,基本上完成了我們此行的目標和任務。
失而復得的“小白”
你猜出我們帶小白的作用了嗎?其實我們當初帶上小白的目的是想讓它當誘餌的。我們的設想是將小白系在湖邊,再在它的身上安放上攝像頭。如果水怪真的是兩棲類的生物,又或者它能短時間內上岸捕獵,那么我們將會得到第一張動物被水怪獵食的震撼照片。但是經過這些天的接觸和熟悉,大家對小白都有了深深的感情,都不舍得讓小白去送死。可是,有一天晚上我們回到營地,卻發(fā)現(xiàn)小白不見了。大家緊張得四處尋找,但是找了半宿都沒找到。我們甚至猜測它是不是被兩棲水怪給獵食了,結果第二天一早小白回來了,大家都喜出望外。
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
觀測的最后一天下午4時左右,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湖面有點狀的發(fā)光體出現(xiàn),而且還伴隨著旋渦狀的運動。這種旋渦狀發(fā)光體在中央電視臺和日本科考隊拍攝的視頻里都看到過。也正是這種旋渦狀發(fā)光體,引起了大家對獵塔湖水怪的興趣。但當時由于設備的限制,攝像機通過光學變焦后,無法看清發(fā)光體到底是什么。
為了看清楚這個旋渦狀發(fā)光體的真面目,我迅速換上超長焦鏡頭,對準目標。隨著焦距不斷拉近,它的樣子越來越清晰,最后發(fā)現(xiàn),那竟然只是一只落水的飛蛾。
雖然這次獵塔湖水怪探秘之旅,我們沒有親眼目睹并拍下水怪現(xiàn)身,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只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去實地求證,這些尚未被證實和發(fā)現(xiàn)的水怪,在將來的某一天,也許會被我們或我們的后代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