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宏 張雙山
“‘半年問政為基層人大敢監督、善監督找到了一個突破口,讓鎮街人大對政府工作的監督更具剛性,也讓基層人大更有作為空間,促進了政府更加依法行政、更加務實為民。”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大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仲倫如是強調“半年問政”的價值和作用。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是基層國家權力機關,是地方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鄉鎮人大工作依然存在鄉鎮人代會形式化、人大監督職能薄弱化、代表作用發揮欠缺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鄉鎮人大工作的質量。
經過實踐,大足區推出的鄉鎮人大“半年問政”激活了人大體系的“神經末梢”,交出一張讓百姓認可的履職答卷。
顯然,在新的歷史時期,在貫徹中央18號文件精神和市委4號文件精神的背景下,“半年問政”有了更為深刻的意義和價值。
在陳仲倫看來,“半年問政”是在黨的領導下實現基層民主的重要載體。
“黨的領導是推進基層民主政治進程的核心。區人大常委會在全區鎮街人大廣泛順利開展‘半年問政工作,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始終堅持黨性、在黨的領導下達到的成果。”陳仲倫介紹。
首先,區人大常委會堅持重大事項向區委請示報告制度,在開展“半年問政”工作之前,常委會在請示區委并征得同意后,才在全區范圍試點探索、廣泛推行;
其次,鎮街人大在開展問政之前,也同樣堅持向黨委請示報告,獲取支持和領導,黨委書記、黨委委員出席問政會,并現場指導;
再次,問政主題圍繞黨委中心工作、發展全局,促進了一件又一件事關人民福祉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強烈。
“‘半年問政還是實現基層民主政治的制度保證。”陳仲倫進一步說。
隨著時代發展,電視現場問政、網絡在線問政形式的運用和推廣,逐步擴大了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大足區人大常委會結合實際,綜合運用人民代表大會、專題詢問、民主測評三種人大工作形式,進行三會合一,創新探索出“半年問政”形式,為鄉鎮人大拓寬了履職平臺,讓更多人大代表更好參加與老百姓切身利密切相關的地方治理和社會治理,形成了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基層民主政治新局面。
按照中央要求,鎮人民代表大會一般每年舉行2次。大足區鄉鎮人大在年中召開的這次鎮人代會,也就是“半年問政”會,主要聽取審議鎮政府領導(包括分管政府工作的其他領導)分管工作情況的報告,并進行現場問答和測評,測評結果向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報告后,報區委作為干部任用參考,并反饋所在鎮黨委、政府、人大主要領導及本人。鎮人民政府還要將半年人代會上提出的意見建議辦理情況在下次人代會上書面報告。
“這是以制度形式,推動基層民主政治運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積極嘗試。”陳仲倫認為,三會合一的“半年問政”是鎮街人大組織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國家憲法賦予的監督權利,不管是政府副職報告工作、代表詢問,還是民主測評,處處都有法的身影。同時,這也是促進基層政府依法履職、建設法治政府、依法接受人大監督,改進作風,進一步取得工作實效的有效方式。
陳仲倫還表示,“半年問政”拓寬了基層人大的監督平臺,填補了監督空白。現階段人民群眾對人大監督特別是基層人大監督的印象基本是“一聽二看三通過”的形式主義,如何充分發揮基層人大的作用,如何讓基層人大監督更有實效?實踐證明,“半年問政”為基層人大建立了新的監督渠道、拓寬了新的監督平臺。
實踐中,人大對政府副職的監督是不夠的。也就是說,鎮人民政府組成人員自選舉產生以后,除鎮長外(每年向人代會報告政府工作),人大對其他幾位副鎮長工作的監督,往往是對其所分管的二級機構的工作開展工作評議,對各位副鎮長們的工作監督呈現弱化。
“‘半年問政則填補這個空白,把工作壓力、責任傳遞給每一位政府組成人員,促使政府組成人員牢固樹立人大意識,扎扎實實工作、端正態度,認認真真接受人大問政。”陳仲倫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