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仁武
目前我市登記的食品小作坊有8000家,納入統計的食品攤販40000多家,從業人員約12萬人。小攤的食品是否安全衛生?令人堪憂。
值得慶幸的是,《重慶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已于日前提請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進行了一審。
至此,我市正式開啟了“舌尖安全”的立法保障之路。
4.8萬余家“三小”游離視野
“三小”廣泛分布在城市角落、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它們滿足了不同城鄉消費群體的需求,增加了居民收入,還解決了不少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登記的食品小作坊有8000多家,納入統計的食品攤販(不含占道經營的游攤)40000多家,從業人員約12萬人。
我市歷來都非常重視“三小”的監管工作,并在實踐中出臺了一系列制度。2010年的《重慶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2015年根據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市食藥監局制定的《重慶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流通攤販餐飲服務攤販及家庭集體宴席服務者備案管理辦法》都對“三小”的生產經營進行了規范。
市食藥監局局長夏永鵬說,針對我市目前的相關管理辦法缺少行政執法法律依據,為貫徹落實上位法精神,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上升為法規,進一步防控食品安全風險,保障食品安全,依法保障我市食品安全,促進“三小”有序健康發展,有必要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
今年7月初,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在收到市政府提請審議的該條例草案后,立即著手了審議調研工作,在先后聽取部分區縣(自治縣)人大、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法學和食品、衛生等領域專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對該條例草案送審稿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召開委員會全體會議進行了審議,形成了提請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審議的條例草案。
監管對象“一個都不能少”
翻開條例草案及說明,記者看到,食品小作坊管理,主要是規范從業人員少、生產加工規模小、生產條件和工藝技術簡單,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食品生產許可條件的食品生產加工活動;食品攤販管理,主要是規范無固定店鋪、擺攤設點銷售食品或者現場制售食品的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活動。
“日常工作中所稱的‘三小(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將全部被納入監管范圍,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夏永鵬說,根據這一規定,對于食品加工小作坊,條例草案規定食品小作坊達到準入條件、取得登記證后,方可從事生產活動。生產中,要嚴把原料進貨、生產過程和食品出坊等關口,并做好進貨查驗記錄、生產經營過程記錄、銷售記錄,以及生產首批食品檢驗。
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而登記制度是一種行政許可制度,為保證食品安全,條例草案對食品小作坊在準入條件設置上實行登記管理規定。
而食品攤販屬于銷售環節,其規模小、經營散、種類多,設置統一的準入條件不具有操作性,條例草案為此對食品攤販確定了備案監管方式,并要求其在開展經營活動后,要主動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辦理備案手續,并在經營中公示備案卡,遵守相關經營要求。
如何加強監管?夏永鵬說,其中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管,市政部門負責食品攤販占道經營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風險監測、風險評估以及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定。
制度設計上要更加完善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慶育認為,在條例草案及說明中,盡管把小餐飲也納入了監管范圍,但卻只有一個地方出現了“小餐飲”字樣。同時,條例草案分別專章講了對小作坊、小攤販的監管,卻沒有講如何監管小餐飲。
在這一點上,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袁小彬有著同樣的看法。他說,如在對食品小作坊的定義上,看起來是說清楚了,但概念還是比較模糊,范圍不夠明確,在實際操作和執法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什么是小或少?食品小作坊的標準除了定性還要定量。”
“條例草案要求區縣政府統一規劃集中交易市場、食品攤販集中經營區域,但沒有說清楚由誰來劃定區域。”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龍華認為,現實中有些攤區,不是由主管部門、政府或者街道劃定的,實際上是私人為了盈利自己劃片出來,如工地、家屬區等。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但彥錚則認為,現在許多攤販都是“游攤”,而其中一些“游攤”如路邊早餐點等,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方便和實惠,如果要劃定區域特別是特定區域、指定時限經營和管理,不僅在執法上會產生矛盾和難度,也起不到管好管活攤販、方便群眾、促進其有序健康發展等立法目的。
“要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加強日常相關工作服務,重在日常巡查和食品安全檢測,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韓鳴認為,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臺,把一些小作坊都放到平臺中去,實習信息化管理。同時,食品安全衛生的宣傳也要跟上,要教育引導大家不吃不干凈、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包裝破損的食品,不購買或進食無證飲食攤點售賣的食品以及“三無”定型包裝食品。
“依法監管‘三小固然重要,也很必要,但在制度設計上要更加完善。”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銀民、古富香指出,要建立健全鼓勵獎勵舉報制度,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要加強“三小”誠信體系建設,引導其規范生產經營活動。
“沒有誠信,條款定得再細、再周密也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