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浩
在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留守老人和兒童在家的農業大鎮,如何讓這部分人過上好日子,該鎮人大代表們想了很多辦法。
摘葡萄,到大興啊!
現在正是葡萄熱賣的好時節,璧山區大興鎮萬畝葡萄園內,一串串飽滿多汁的葡萄掛滿枝頭,長勢良好。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今年收入肯定更高!
這里的葡萄為啥這么有名?與鎮人大代表們密不可分。
深調研找癥結
大興鎮位于璧山區中西部,是傳統的農業大鎮,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樣,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導致很多土地荒廢閑置。
為了帶動群眾致富,大興鎮積極推動土地流轉,逐漸形成葡萄和晚熟柑橘兩大產業,大興名氣也逐步打響。
“現在葡萄園柑橘園越來越多,如何保持大興的優勢,保障農民收入逐年提高?”大興鎮人大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大興鎮人大多次組織代表深入種植核心區調研。
“規模化種植不僅可以集中改善基礎設施,提高水果品質,還能發展觀光旅游和休閑農業,增加收益。”
“農業投入大收益慢,而且很受天氣因素的影響,靠自己的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的,政府的扶持項目也不是申請了馬上就能下來。”
……
了解到這些困難和問題后,代表們經過分析總結,一致認為要發展好大興的葡萄柑橘,必須要規模化種植。
“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夯實基礎設施、豐富產業結構、規范流轉程序是大興土地流轉的根本保障。同時,土地流轉時還需對引進業主進行全面評估,規范設施用地,對農民加強正確引導等。”區人大代表,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蔡輝吉的建議引起了代表們的共鳴。
經過幾次調研和視察,代表們總結全鎮土地流轉經營主要存在5大問題:信息發布渠道不暢;群眾思想認識不到位,對土地的依賴性強,土地流轉的意愿不強;基礎設施薄弱;缺少科學評估;部分耕地進行其他用途的開發利用。
腰包鼓農民笑
找準癥結所在,代表們陸續提出了“關于助推土地流轉,助農增產增收”的建議。
代表建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今年以來,鎮政府持續推動農業產業提檔升級,豐富產業結構,提高優質水果占比,著力打造鄉村旅游,促進“一產”和“三產”的有機融合,進一步加大對土地流轉的扶持力度,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為解決信息發布不暢的問題,鎮、村相繼成立了土地流轉站,對全鎮土地流轉進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務,通過各類渠道收集、發布土地信息20余條。今年1-5月,全鎮已流轉土地700余畝,同比上升46%,效果顯著。
“我把土地租給承包老板,每年不僅可以收租金,還可以在他那里打零工。”村民馮大勇告訴筆者,“現在我們的收入提高了,錢包鼓了,生活越來越好了!
在啟辰葡萄園老板張建家中,老老少少排起了長隊,好不熱鬧!原來又到了一年一度領土地租金的時候。
“家里的娃兒都出去打工了,盡是像我們這樣的老年人在家,沒得力氣去種地了。”村民汪德燦看著剛剛領到手的土地租金,笑得合不攏嘴,“這都是人大代表為我們辦的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