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民法典起草工作,于1956年12月,完成民法草案。但由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爭等政治運動,民法起草工作被迫中斷。
1962年
全國人大組成專門的班子,負責民法的起草工作,1964年7月完成了民法第二次草案。由于“文革”的到來,民法起草工作再次夭折。
1979年11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1982年5月先后草擬了四個民法草案。由于當時剛剛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形成,社會關系處于轉型期,導致該草案在當時很難通過。
1998年1月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專門成立了民法起草研究工作小組,負責研究編纂民法典草案。200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法典草案。但由于觀點爭議過大,制定工作停滯。
2014年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編纂民法典。2015年對這一立法任務進行具體落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擔負編纂民法典任務的總責,最高法、最高檢、國務院法制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法學會等5個單位參加編纂工作。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明確了“兩步走”的編纂思路,即先編制民法典總則,再整合其他民商法律為民法典。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初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