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
春節回老家,聽到幾個不好的消息:一個中學同學的父親因為癌癥去世,一個大學同學的父親因為肝癌住院,媽媽的一個朋友查出癌癥……都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紀。
最近幾年,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是因為現在環境真的惡化到癌癥越來越多的地步?還是爸媽真的老了?或者是我陪他們的時間太少,連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都不知道?
節后,父母跟隨我到重慶幫著帶孩子。他們那么小心翼翼,把女兒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將所有的愛都給了我的女兒。
每次吃飯,我總要糾正媽媽無條件慣女兒的壞毛病,或是她哪里做得不對的地方。她就那么默默地聽著,不說一句話,仿佛小時候我在聽她訓斥一樣。時光飛逝,角色轉換,媽媽兩鬢的白發和漸趨緩慢的動作,看得我既心疼又心酸。
只要有外公外婆在,外出的時候,三歲的女兒總愛撒嬌不走路,父母就輪流抱她。抱不動了,父親就架起“馬馬肩”。60多歲的父親把30多斤重的女兒抱上肩頭,讓她兩腳叉開,抓住女兒的腿向前走,每一步都不輕松。曾經我也這樣坐在他的肩頭,那時的他還可以架著我健步如飛,那時的他臉上還沒有皺紋,還有光芒萬丈的青春。
看著他們的背影,想起龍應臺《目送》里的一句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以前是他們看著我慢慢地長大,現在是我看著他們的背影在慢慢地萎縮,漸漸老去。
網上有道很心酸的計算題,“這輩子,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還有多久?”
于我而言,18歲到重慶上大學,畢業后留在這里工作,然后在這座城市結婚生子。總以工作忙為借口,每年只在春節、清明、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回家看父母,真正在家的時間不超過半個月。而這些時間里,還要外出和同學朋友聚會、應酬,陪父母不超過10天。今年,我的父母61歲,如果上天眷顧他們活到90歲,我能夠陪他們的時間還不到一年!
我沒有在家陪伴的日子,他們會以什么樣的心情和那個空蕩蕩的房子相守而過?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個小時都賠進去,只有重視與不重視。如果把陪父母當成最重要的會議,再忙都能抽出時間。
時間,請你慢一點,讓我好好地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