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夢
支付寶推出的“扶老人險”之所以引發熱議,是因為人們將“扶人者”與“被扶者”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理解為道德問題而產生的認識誤區。
扶不扶跌倒在地上的老人,與扶起跌倒老人后產生的糾紛,是兩個概念。
前者是道德范疇問題。扶與不扶,是扶人者基于自己的道德判斷和道德修為而做出的選擇。中華民族的血液里始終流淌著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美德。扶,是道德高尚的表現;不扶,就是見死不救,社會譴責之,因為,道德是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很明顯,“扶老人險”并沒有將扶與不扶的道德問題納入保險范圍。
后者卻是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或者誰是做好事者、誰是訛人者的法律糾紛問題,涉及當事雙方民事權益的保護問題。無論基于哪一方的原因,在雙方無法自行解決或者難辨真偽的情況下,訴諸法律都將成為終極解決手段。
“扶老人險”不僅幫助扶人者解決了案件受理等法律訴訟費用,而且在面對“被訛”時可以理直氣壯、坦然面對,并最終解決糾紛。據人民日報統計分析,近兩年此類糾紛真相查明率超過九成。這也說明,無論是加害者、受害者,或者是做好事者、訛人者,在法律這一“照妖鏡”下都將顯現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