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上千位參與調查的網友中,77.2%的人表示身邊存在“恐年族”。春節,這一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本應是大家喜慶歡聚的時候,卻因為摻雜了許多節日應有之義以外的繁文縟節,讓人感到很累。使本該輕松歡樂的傳統節日打了折扣。
春節之所以過得累。忙是一方面原因,卻不是主因。
長輩們總會在這時集中提問,“工資有多少”、“有女(男)朋友了嗎”、“咋還不要孩子”等等,這樣的盤問式過年,讓很多人有家難回。同學、親朋總會在這時借機聚會,言語之間難免涉及近況,于是誰混得好、誰工資多、誰職位高,都成了明里暗里拐彎抹角的“較勁點”,這樣的“攀比式聚會”,又讓人有朋難聚。
除此之外,給多少壓歲錢、給誰發過年短信、雙獨夫妻回誰家過年等等,諸如此類一大堆的鬧心事兒填滿了人們的春節長假,于是不少人會在春節過后感嘆一句,“這個春節過得真累!”
過年太累,源于我們在“年”上附加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卻忘了“年”本身是什么。民俗專家指出,草木生長榮枯、季節春夏秋冬、萬物周而復始的節點,謂之為“年”。古人體察世間百態,認為人應當如萬物一樣,在這個時間點回歸本源、重新開始。因此,要回家與家人團聚祭拜祖先,以示返本;要貼春聯、放鞭炮,以示求新。
輕松過年莫累著,其秘訣就在于“年”的本身中。讓我們回自己的家,過自己的年吧!過年了,請好好給自己放個假。暫時拋掉這個復雜社會帶給你我的種種煩惱,去尋找一個簡單而普通的自己。然后從這個基點上重新出發,開始新一年的工作與生活。過這樣的年,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過好年、好過年。